超越技術的界限:AI+Web3 的未來發(fā)展之道
AI和Web3的結合,可以實現(xiàn)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網(wǎng)絡服務。Web3通過區(qū)塊鏈技術,為用戶提供了更加透明、安全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而AI則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這種環(huán)境,使之更加智能、高效。例如,AI可以用于智能合約的自動執(zhí)行、交易的智能推薦、網(wǎng)絡安全的智能監(jiān)測等方面,大大提高了Web3的效率和用戶體驗。
AI與Web3的結合還可以推動數(shù)據(jù)所有權和隱私保護的革新。在Web3中,用戶對自己的數(shù)據(jù)擁有完全的控制權。而AI可以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幫助用戶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數(shù)據(jù),同時保護用戶的隱私。這不僅有助于提高用戶的數(shù)據(jù)安全,還有助于推動數(shù)據(jù)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
AI與Web3的結合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例如,如何確保AI決策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如何防止AI技術的濫用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推動技術發(fā)展的同時,也加強相關的法規(guī)建設和倫理引導。
AI與Web3的結合是未來發(fā)展的重要趨勢。通過這種結合,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互聯(lián)網(wǎng)和數(shù)字世界的挑戰(zhàn),實現(xiàn)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安全和公正的網(wǎng)絡服務。然而,我們也需要注意這種結合帶來的挑戰(zhàn)和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
序言
我過去一年時常面臨著 AI 領域的朋友,對 Web3 的質疑與批判;也時常面臨 Web3 領域的朋友,對 AI 的保守與觀望。
AI 和 Web3 是天生一對,從業(yè)者因偏見而互相埋汰,這確實是不應該的。
所以,我此次試著從概念史與三種歷史時間分析法、從語言分析哲學與認識論的控制論,深度探究今日技術路線之認知分歧,偏見成因。
本文重點回答了 AI 從業(yè)者對去中心化這一敘事的批判,消除了 AI 從業(yè)者長久以來的疑惑,也點明了“去中心化信仰”對 Crypro/Web3 行業(yè),在近年來形成思想困境的根本原因。
總而言之,我試圖回答一個真理,這個根本性問題的回答,讓 AI+Web3 實現(xiàn)真正的融通,掃清了我們對其思想性的障礙,實現(xiàn)從認識論范式的根本性轉變。
說明
筆者從整個寫作邏輯與表達順序的設計,意圖在這個碎片化信息泛濫的環(huán)境中,本文將為你構建一個深度思考的閱讀場域。
本篇共計分為三大部分,從研究范式與分析邏輯,到案例介紹與分析洞察,以及未來發(fā)展趨勢的預判,這三大部分具有層層遞進的關聯(lián)性,引導你進入一個深度思考的閱讀空間。
本文長達 2 萬字,筆者歷時半個月,值得你花一小時閱讀 。
獨立進行 AI+Web3 這一龐大命題的探索,依舊是存在諸多不足。不完善 / 有疏漏 / 不嚴謹?shù)炔蛔阒帲€請各位讀者海涵。
一、研究范式與哲學洞察
對當前廣泛討論語境的洞察
我們是如何討論 AI+Web3
在當前的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中,探究 AI+Web3 的嚴肅思考是稀缺的,而在已知的認識范式中,最為普遍的是引用歷史唯物主義中對社會生產(chǎn)的理論闡釋,即生產(chǎn)力決定生產(chǎn)關系。
AI 代表生產(chǎn)力、Web3 代表生產(chǎn)關系,AI+Web3 作為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互相影響,將會創(chuàng)造新的社會生產(chǎn)體系,這是當前 AI+Web3 最廣為接納的討論語境,正如我在這篇文章的闡釋,AI 智能體與人類的未來協(xié)作方式、合作組織與生產(chǎn)空間(萬字長文)
另一種值得關注的 AI+Web3 認識范式,則是從控制論的歷史出發(fā),即對「Autonoumous」這一概念的歷史性闡釋,以及從機器自主性探究控制論的技術哲學觀。
在這一歷史溯源的探究中,從控制論到計算機,AI 和 Web3 都是對「自主性」的不同實現(xiàn)路徑的同一技術追求。這一認識范式的典型以 王超(AI+Crypto 的跨領域投資人)在其文章《AI 和加密的歷史交匯》所闡釋。
在當前 AI+Web3 的認識論范式上,存在知識體系與歷史概念間的隔閡,導致學術、技術以及人才的割裂。
若我們能從根本性上消除兩者的隔閡,我相信 AI+Web3+Metaverse 這一被廣泛追求的整合共識,會加速技術路線的融合并推動技術產(chǎn)業(yè)的整體躍遷,并推動人類在數(shù)字文明進一步的發(fā)展。
在本篇文章中,我將引入更多新的認識范式,從跨學科整合到跨媒介敘事,從語言分析哲學到歷史概念的時間分析理論。
第一性原理構建 AI+Web3 的研究范式
在思考場域中尋找相關性與可能性
當前對 AI+Web3 的探究中,以諸多碎片化言論為主,這些碎片化的討論,往往都缺乏對前置語境的補充,以及構建一個獨立深度的思考場域。
在缺乏前置語境與共識場域的情況下,因為目的與動機的不同,自然讓 AI+Web3 容易招惹不同技術路線的爭議,由此也導致了 AI+Web3 難以達成共識。
由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造成的信息碎片化,以及推薦算法所構建的信息繭房,網(wǎng)絡語境下的交流,普遍以單向性的觀點碰撞為主,而大量摻雜偏見的觀點碰撞,塑造了廣泛輿論的認知謬論。
任何嚴肅的討論都需要對所處信息環(huán)境進行解構,并重新構建一個具有雙向的、具備深度交流的思考場域。
在我目前探索下來,線上或者線下 Workshop,是構建有效交流與思考場域的最好方式。一定要在一個高質量的信息交流與深度思考的場域,進行高價值命題的研討。
AI+Web3 是一個極度復雜,但價值極高的研討命題,一定要避免一切泛泛而談的交流。
當我們有意識地構建一個得以深度思考的場域時,我們才能建立對諸多不同意見的「求同存異的相關性」與「和而不同的可能性」。
相關性是我們研究任何技術路線的基本方法,無論是 AI,還是 Web3,其技術的形成歷史,其技術所作用的商業(yè),以及技術所引發(fā)的對社會議題的思考。
從盡可能多的相關性內容去展開,如同把兩個石頭丟進求知之湖,湖面泛起的漣漪總會碰撞在一起,而又繼續(xù)蔓延開來。
在相關性所涌現(xiàn)的無數(shù)個交叉點中,都代表著這個不一樣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可能短暫存在,但也可能落地成真,所以用相關性交叉的方式捕獲可能性,會讓我們洞察更多的趨勢和新機會。
你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本質上就是在作者是所構建的思考場域中,不停地觸發(fā)你對 AI+Web3 的相關性與可能性的思考。
從跨學科整合尋求更加全面的認識
「整合的意義在于結合或融為一個功能性整體,其目的無論是為了得到一個新的整體或者新的意義,但更重要在于讓我們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blockquote>如何進行跨學科研究當前業(yè)內對 AI+Web3 的普遍討論交流中,AI 與 Web3 都是從構成性分開討論的,缺乏從深層解釋 AI 與 Web3 的關系,其次也缺乏從整體系統(tǒng)性上探討兩者的整合。
我認為,當我們進入一個 AI+Web3 的思考場域或者討論空間時,我們真正要探討的,是關于 AI+Web3 為何需要整合,以及如何整合,這才是真價值所在。
而如何基于社區(qū)建立一種科學的跨學科研究方法,也是業(yè)內探索 AI+Web3 的關鍵步驟,在《Co-design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ommunities》這項研究工作中,就提供一個基于跨學科社區(qū)如何進行協(xié)同設計的方法;
跨學科整合就是批判并評估學科見解(技術路線見解),并在它們之間創(chuàng)造共識以構建更全面認識的認知進程,跨學科應該作為我們探究 AI+Web3 的基本方法。
因為 AI+Web3 并非明面概念上的拼湊,AI 背后所代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路線,如 LLM、Transformer、AI-Agents、COT、RAG 等,與 Web3 背后所代表的諸多技術概念,如 DAO、NFT、ZK、Defi 等。
跨學科研究的價值在于,我們使用一種科學規(guī)范的方式,對雙邊技術路徑體系進行整合,形成更為全面的認知,以及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技術。
跨媒介敘事中理解技術構建的世界
敘事作為一門學術理論被 Web3 普遍濫用為一種營銷手段,而在傳統(tǒng)科技人才中,對其認知僅僅是作為一種講故事的營銷手段,這些都是對敘事的誤解與偏見。
敘事學理論是對敘事的一切可能形式的研究,通俗意義上就是針對故事如何被更好地傳遞與表達的學問。
而自敘事學從文學理論中衍生出來時,敘事不再依賴于文本構建一個文學故事,敘事借助符號媒介實現(xiàn)了跨媒介敘事的能力。
當代敘事理論的意涵,在于通過跨媒介敘事的方式,構建一個與現(xiàn)實世界建立關聯(lián)影響力的可能世界。
在《Possible Worlds in Video Games: From Classic Narrative to Meaningful Actions》一文中,作者 Antonio José Planells 對 Marie-Larure Ryan 關于可能世界與現(xiàn)實世界所呈現(xiàn)的模型圖:
對于 AGI 和 Web3 這兩個概念而言,在當代顯然已經(jīng)完成了敘事學的構建,AGI 所指引的可能世界,以及 Web3 所指引的可能世界,已經(jīng)施加了對現(xiàn)實世界的影響力。
以 OpenAI 為代表的 AI 技術敘事,其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 AGI,創(chuàng)造一個把人類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的世界,而 Crypto/Web3 的其中一個敘事構建,例如加密技術試圖從財產(chǎn)所有權出發(fā),構建一個個人主權的網(wǎng)絡國家。
事實上,AGI 和 Web3 都存在諸多不同的敘事,而技術則是作為其承載敘事路徑的一種實現(xiàn)媒介,既是工具也是路徑。
敘事理論的價值,在于幫助那一小部分真正推動行業(yè)的布道者、建設者們,在探索 AI+Web3 的未來形態(tài)中,提供技術哲學的路徑指引。
復雜系統(tǒng)作為認識論提供一種延續(xù)
復雜系統(tǒng)科學常被定位于跨學科研究的一種方式,但我在此將其單獨拿出來,因為在本篇文章所構建的思考場域中,跨學科整合更偏向于在技術體系的“相關性與可能性”中形成全面的認知。
復雜系統(tǒng)科學本身就是一個難以被定義的理論學科,系統(tǒng)作為一種哲學其實吸收了知識論與還原論,使得抽象思維工具本身也作為一種可被吸納的對象。
所以復雜系統(tǒng)科學在本文所構建的思考場域中,作為一個監(jiān)察機制以及提供一個黑盒,對跨學科整合與跨媒介敘事所不涉及到的未知性,提供一個思考的延續(xù)空間。
從歷史的基本概念出發(fā),探究當下所言何物
科塞雷克與過渡時期的鞍型理論
當我們意識到,AGI 和 Web3 作為極具標志性的技術概念時,我們就不得不引入概念史的分析方法,在此我們引用科塞雷克的鞍型期理論。
科塞雷克在其《歷史的基本概念》中提出的,概念史所探究的是概念與事實之間的關系,概念具有多義性,其多義性是由于歷史在諸事件所產(chǎn)生的含義將其融入概念之中。
概念是歷史現(xiàn)實中的經(jīng)驗、期待、觀點 以及闡釋的聯(lián)結體,不僅是作為一種描述特定的事物的詞匯。
而 AGI、Web3 為何需要基于概念史的概念分析,其原因在于這兩個概念同概念史的基本理念一致,即概念在歷史經(jīng)驗與社會現(xiàn)實的變遷中密切聯(lián)系。
「科塞雷克名聲大振的『鞍型期』概念。他藉助『鞍型山體』(Bergsattel)意象,即連接兩座山峰之間的鞍型過渡地帶,提出了西方史學中著名的『鞍型期』(德:Sattelzeit;英:saddle-time / saddle period)概念,意指過渡時期或時代界線,故而亦有『界線期』(Schwellenzeit)之說,其時間范圍約為 1750 年至 1850 年?!?/blockquote>概念史與歷史時間理論:以科塞雷克為中心的考察 —— 方維規(guī)深刻理解概念本身,其實就是在挖掘附著在概念的技術發(fā)展史,如何在變革時期經(jīng)歷了諸多語義的轉化。
例如 AGI 通用人工智能的概念,也經(jīng)歷過弱人工智能與強人工智能的概念歷史,而今天我們已經(jīng)很少提及強 / 弱人工智能的概念。
而在 Web3 這一概念中,從 Web2 到 Web3,從 Crypto 到 Web3,這些概念時間性也是技術概念在社會事件的演化變遷。
所以從概念的歷史分析中,AI 和 Web3 也同樣來到了鞍型期。
今天的我們對 AI+Web3 的探討,事實上繼承了 AI 和 Web3 兩者概念的經(jīng)驗空間,而使用「+」又呈現(xiàn)了我們對兩者結合的期待視野。
「AI+Web3」這一組合概念的使用,而不是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兩種意涵的新概念,在于我們正處于前沿技術交叉的過渡時期,我們暫時還沒完成對那個期待視野的概念建構。
歷史沉淀于特定的概念:歷時性與共時性
大眾對于 AGI、Web3 這些概念的普遍理解,是歷時性的。例如網(wǎng)絡媒體通過對不同事件所捕捉到的信息,其所塑造的輿論氛圍與話語形式,影響了我們對這些概念的認識。
例如我們可以拿最近 SEC 批準現(xiàn)貨 BTC ETF 這個事情,從話語形式上可以標記 Crypto 這一概念進入了主流金融市場,標記著 BTC 不再是非主流的貨幣資產(chǎn),這一事件重新塑造了大眾市場中,原本對 BTC 存在偏見的群體。
對于一名合格的歷史學家而言,至少要掌握共時性與歷時性兩種模式進行討論,因此共時性是一個被使用更多的時間分析方式,共時性體現(xiàn)的是事件在時間之流的全部體現(xiàn)。
對于資深的加密人士而言,從 2008 年比特幣白皮書的發(fā)布到 2024 年 SEC 的批準,這十幾年比特幣所經(jīng)歷的一系列相關事件,才構成了加密人士對比特幣的共時性認知;
而對于今年才接觸比特幣保守傳統(tǒng)的金融人士而言,SEC/BTC 的概念關聯(lián)結構, 構成其對比特幣的歷時性認知。
而事實上,共時性在歷史社會學中,也用于研究分析文化體系的變遷,而我們也可以從共時性與歷時性中,通過標志性的轉折事件,探討加密文化的變遷:
2008 年中本聰發(fā)布比特幣白皮書,正式宣告一種點對點的電子貨幣系統(tǒng),其誕生就是為了對抗中央壟斷的金融體系;
2010 年用 BTC 交易披薩的買賣,被視為加密貨幣的第一筆交易,比特幣至此從一項實驗成為一種貨幣;
2017 年以太坊的 ERC20 使得每個人都有發(fā)行加密貨幣的能力,因此奧地利學派的經(jīng)濟思想,在加密領域風靡盛行;
2022 年 DAO 與 NFT 的興起,Web3 數(shù)據(jù)所有權、DAO 的主權個人、NFT 的資產(chǎn)通證等思潮成為加密文化的主流。
2024 年 SEC 批準比特幣現(xiàn)貨 ETF 的交易,為沉寂已久的加密熊市注入傳統(tǒng)金融的資金,至此加密貨幣也歷史性地被納入了中央金融體系中的一種金融資產(chǎn)。
事實上,SEC 事件其實是加密貨幣的一次重大的文化共識的敘事轉折,這次轉折其實動搖了加密文化的根基。
因比特幣而興起的「去中心化」加密文化思潮,現(xiàn)在又因比特幣開始自行解構。
因此,我們從共時性中看歷時性,在貨幣 - 文化的雙重體系中,看到 Crypto 如何因為特定的事件而變遷。
復雜概念的時間結構:不同時的同時性
「概念史揭示融會于一個概念的不同時的同時性。如此,并不與時間順序相等的歷史深度,得以顯露系統(tǒng)性或結構性特性,歷時和共時交織于概念史?!?/blockquote>概念史與歷史時間理論:以科塞雷克為中心的考察 —— 方維規(guī)當我們對 AGI 和 Web3 這兩個概念進行時間性的分析時,我們需要引入第三種關于時間的分析方式,即「不同時的同時性」,因為這兩個概念所代表的社會 / 政治的文化意涵要更加復雜。
不同時的同時性是一種相對復雜的時間分析方法,但在此我用一些相對通俗的關鍵點進行描述。即時間層次與歷史深度兩個概念。
時間層次指的是概念在時序語境中的不同含義,而歷史深度則是指詞語存在不同時序語境的不同含義,而這些時序中的含義在共時性中發(fā)生了重疊。
「此處『歷史深度』,是指詞語含義和運用的歷時順序在概念中的共時疊合。換言之:不少概念在鞍型期的嬗變,使新舊含義附著于同一個概念(重疊語義),很能見出不同時的同時性。鞍型期的概念都有不同的時間層,各層含義經(jīng)時不一。例如大多數(shù)政治 / 社會基本概念都有古代亦即古希臘或古羅馬的含義余韻,盡管已經(jīng)過時,受到其他語義的排擠,但概念的『歷史深度』還在,經(jīng)時二千年之久。與此相反,另一個時間層的政治和社會變化、變革和加速過程則經(jīng)時不長,但新概念漸次取代舊世界的政治和語義邏輯。」概念史與歷史時間理論:以科塞雷克為中心的考察 —— 方維規(guī)在此可以舉一個例子,以 2022 年的 Web3 來進行不同時的同時性分析,在 Web3 概念興起的 2022 年:
在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序中,從 Web2 到 Web3 所代表的含義,是指 Web3 代表了互聯(lián)網(wǎng)范式下的下一代互聯(lián)網(wǎng),這里的時序語境范圍是 1969 年~2022 年;
在 Crypto 到 Web3 的時序中,代表的是「加密貨幣的思想」對生產(chǎn)關系的延伸,也由此推動了 DAO、NFT 的敘事共識,這里的時序語境范圍是 2008 年~2022 年(此處以比特幣白皮書發(fā)布為時序起點);
DAO 與 Web3 所形成的時序含義,又進一步深化了「去中心化自治組織」中,關于「民主 - 投票 - 治理」的議事結構對個人主權的敘事,并推動了 Web3 對加密世界 / 數(shù)字世界的廣義公共性的探討與建設,這里的時序語境范圍是公元前 500 年~2022 年;
所以,這三段不同的時序在 2022 年中碰撞在了一起,造成了 2022 年社會各界對于 Web3 是什么,無法達成一致共識的原因,各家解讀,眾說紛紜。
Web3 這一概念在時間性上是復雜的,僅靠歷時性和共時性無法讓我們對其形成概念發(fā)展的基本認知。
必須借助「不同時的同時性」這一分析方式,對其多層時間結構中的含義梳理,才能洞見 Web3 這一概念的深刻意涵。
同理,我們也得以使用這三種時間分析的方式,對 AGI 這一概念進行深入的探討,由于 AI 這一概念的歷史尺度更加長遠,限于篇幅在此就不展開。
聲明: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不構成本平臺任何投資建議。本文內容僅供參考,風險自擔!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
德意志銀行調查:1/3散戶認為比特幣年底跌破20000美元
根據(jù)德意志銀行的一項最新調查,有三分之一的散戶投資者認為比特幣到年底價格將跌破20,000美元,由于市場波動和不確定性的增加,許多散戶投資者對未來比特幣價格的預期持悲…
2024-01-29 -
FTX狂售加密貨幣?現(xiàn)金儲備3個月內翻倍至44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F(xiàn)TX的這一舉措可能對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大量出售加密貨幣可能會對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導致價格波動,更多詳細資訊請看下面正文…
2024-01-29 -
Ripple正招募加密ETF開發(fā)經(jīng)理!Fox記者:先推出XRP期貨ETF 再是現(xiàn)貨
Ripple招募業(yè)務開發(fā)(機構DeFi)資深經(jīng)理,其中職位要求包含負責「推動與加密貨幣相關的ETF計劃」,被市場期待是Ripple準備申請XRPETF的跡象,更多詳細資訊請看下面正文…
2024-01-28 -
美國佛羅里達與阿拉斯加全面禁止幣安美國(Binance.US)運營
幣安及其創(chuàng)辦人趙長鵬(CZ)在與美國司法部達成43億美元和解后,Binance.US仍持續(xù)為美國客戶提供服務,但面臨更大的監(jiān)管挑戰(zhàn),更多詳細資訊請看下面正文…
2024-01-28 -
EthSign推出Sign Protocol!為何去中心化電子簽名成不可逆趨勢?
1月5日,去中心化電子協(xié)議簽署平臺EthSign發(fā)布預備推出一項創(chuàng)新技術「Sign Protocol」,此項協(xié)議為全鏈協(xié)議,超出了EVM鏈的范圍,包括對比特幣、TON和Solana的支持, 更多詳…
2024-01-27 -
超高回報不合理!香港證監(jiān)會將Floki 、 TokenFi質押列入可疑名單
香港證監(jiān)會(SFC)今(26)日發(fā)出警告,呼吁公眾提防兩項分別名為「Floki Staking Program」及「TokenFi Staking Program」的可疑投資產(chǎn)品,更多詳細資訊請看下面正文…
2024-01-27 -
Tornado Cash發(fā)起We Want Justice DAO!為創(chuàng)始人籌款辯護
在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chǎn)控制辦公室(OFAC)將Tornado Cash列入制裁名單并逮捕其創(chuàng)辦人后,Roman Storm發(fā)起了一項為他和Alexey Pertsev辯護的籌款活動「WeWant Justice DAO」,…
2024-01-26 -
OKX公布OKB插針補償方案:空投USDT給符合資格用戶
主流交易所OKX的平臺幣OKB于23日突發(fā)閃崩50%的異常波動事件,官方今日正式公布補償方案,將在2月1日之前「以USDT形式」空投至符合資格用戶的資金賬戶,更多詳細資訊請看下面…
2024-01-26 -
ALT上架幣安飆漲5000%!AltLayer特色、代幣經(jīng)濟、申領空投介紹
據(jù)幣安研報顯示,AltLayer是一個專為rollups設計的開放去中心化協(xié)議,其核心網(wǎng)絡構建了一個Rollups-as-a-Service(Raas)儀表板,它采用了Optimistic和ZK Rollup堆棧,使開發(fā)…
2024-01-26 -
SEC要求Ripple交出重要文件!瑞波訴訟4月23日展開庭審
SEC起訴瑞波(Ripple)案將在今年4月23日展開最終審判,上周,SEC要求瑞波交出重要財務文件,并在23日進一步向法院提交答復,要求法院強制執(zhí)行,強調其要求在程序上適當,更…
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