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中的類屬性與實例屬性區(qū)別詳解
類屬性與實例屬性
首先我們簡要說下類屬性與實例屬性在概念上的不同之處:
類屬性是在類中定義的屬性,它是和這個類所綁定的,這個類中的所有對象都可以訪問。
訪問時可以通過類名來訪問,也可以通過實例名來訪問。
實例屬性是與類的實例相關聯(lián)的數(shù)據(jù)值,是這個實例私有的,只有這個對象自己可以訪問。
當一個實例被釋放后,它的屬性同時也被清除了。
然后我們通過一個具體的例子,來看下在訪問類屬性和實例屬性時,Python是怎么進行操作的。
# 定義了類之后,Python就會為類分配一塊內存空間,里面放它的相關屬性和方法。
# 這里在類中定一個了一個類屬性,相當于在Person類的內存空間中有了值為10的age屬性。
class Person():
age = 10
# 給類名加上函數(shù)調用符號,就相當于創(chuàng)建了一個對象。
# 現(xiàn)在我們分別創(chuàng)建了一個叫沈騰的人和一個叫馬麗的人。
# 創(chuàng)建后,Python也會為對象分別分配內存空間
st = Person()
ml = Person()
# 使用對象訪問類屬性,它會先去對象的內存空間里面找age屬性,如果沒有,就向上找對象所屬類的內存空間。
# 而在這里它并不是直接取了對象的內存空間的age屬性,因為此時對象的內存空間里面還沒有age屬性。
# 這里實際上是對象訪問了類的內存空間,從類內存空間中取出來age屬性的值,并打印出來
# 所以這里沈騰對象屬性值和馬麗對象屬性值都是類屬性值10
print("st對象:%s" % st.age)
print("ml對象:%s" % ml.age)
# 要記住一點,只要給對象有了賦值操作,那么就相當于給對象的內存空間中動態(tài)創(chuàng)建了一個屬性,所以這里此時沈騰對象的內存空間中有了一個age屬性了,是屬于這個對象的屬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實例屬性。
# 那么此時st.age會先在對象內存空間中找age屬性,找到了,就不會再去類內存空間中找,所以此時st.age訪問的是對象內存空間的age屬性。
# 所以此時沈騰對象屬性值是沈騰對象內存空間age屬性的值,也就是12。而非類屬性值10。
st.age = 12
print("st對象:%s" % st.age)
# 因為馬麗對象還沒有進行賦值操作,所以它還沒有在它自己的內存空間中動態(tài)創(chuàng)建age屬性。所以它這里訪問的依舊是類內存空間中的age屬性值。
# 而上述語句改變的是沈騰內存空間中age的值,所以不會影響到馬麗對象屬性值。
# 這里打印馬麗對象屬性值也就是類的屬性值10。
print("ml對象:%s" % ml.age)
# 因為上面的賦值語句改變的是對象的內存空間,所以類屬性的值其實并沒有改變,依舊是原來的值10。
print("類屬性值:%s" % Person.age) 我們看下具體的打印結果和我們分析的是否一致
可以看到,在沒有st.age沒有執(zhí)行之前的打印值都是類屬性的值10,而st.age=12執(zhí)行后,st.age值就變成了12,而ml.age和Person.age都沒有變,依舊是類屬性的10。

我們再通過圖解的形式理解下: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我們可以在類的構造方法__init__中對對象的屬性進行初始化,這里也是相當于對對象的屬性進行了賦值操作,所以也是在對象的內存空間中動態(tài)的創(chuàng)建了實例屬性。
因為self參數(shù)就相當于對象自己,self.age在對象創(chuàng)建后就相當于對象.age,如st.age,ml.age,和上面例子原理是一樣的。
class Person():
age = 10
def __init__(self, age):
self.age = age
# 因為在構造方法中就已經(jīng)給self.age屬性賦值了。
# 所以創(chuàng)建對象時,沈騰對象內存空間中和馬麗對象內存空間中就都有了age屬性,這是屬于對象的屬性。
# 所以以后在使用st.age和ml.age時,訪問到的都是對象內存空間中的age值了。
st = Person(18)
ml = Person(9)
# 這里就訪問的是對象內存空間中的age屬性值了
# 所以分別打印18和9
print("st對象:%s" % st.age)
print("ml對象:%s" % ml.age)
# 這里給沈騰對象的age屬性重新賦值,改變的也僅是沈騰對象內存空間中的age屬性值
# 不會改變馬麗對象內存空間age屬性值和類內存空間age屬性值。
st.age = 12
print("st對象:%s" % st.age)
print("ml對象:%s" % ml.age)
print("類屬性值:%s" % Person.age) 我們來看下打印結果:

這個也來個圖解吧

總結下:
- 類屬性在類創(chuàng)建時就存在于類的內存空間中。
- 如果類的構造函數(shù)中沒有初始化對象屬性,那么對象在創(chuàng)建時內存空間是沒有這個屬性的。
- 實例屬性是通過賦值語句來動態(tài)創(chuàng)建的。如果沒有動態(tài)創(chuàng)建,通過對象訪問和類同名的屬性時,會現(xiàn)在對象內存空間中查找是否有該屬性,沒有就去類內存空間中查找。
- 如果已經(jīng)動態(tài)創(chuàng)建了實例屬性,那么Python使用對象訪問和類同名的屬性時,是一定先訪問對象內存空間中的實例屬性的。
到此這篇關于Python中的類屬性與實例屬性區(qū)別詳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Python類屬性與實例屬性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Python+Selenium自動化實現(xiàn)分頁(pagination)處理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詳細介紹了Python+Selenium自動化實現(xiàn)分頁pagination處理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參考一下2017-03-03
Pycharm搭建Django項目詳細教程(看完這一篇就夠了)
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于Pycharm搭建Django項目的詳細教程,想要學習的小伙伴看完這一篇就夠了,pycharm是一種Python?IDE,帶有一整套可以幫助用戶在使用Python語言開發(fā)時提高其效率的工具,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11-11
python3實現(xiàn)elasticsearch批量更新數(shù)據(jù)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篇python3實現(xiàn)elasticsearch批量更新數(shù)據(jù),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19-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