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Client?通過攔截器實現(xiàn)請求加密的示例
今天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關于請求加密的有效寫法,特此分享給大家。如果你的加密需求是將請求參數(shù)也包含在內,通常情況下,我們需要先將請求體轉換成 JSON 格式或其他對象類型,再使用字符串的形式進行加密操作。以下是偽代碼示例,展示了這一過程的實現(xiàn)方法:
String payloadString = ModelOptionsUtils.toJsonString(payload); String hashedRequestPayload = sha256Hex(payloadString); //將hashedRequestPayload封裝到jsonContentHeaders中,并添加到請求頭中 ResponseEntity<String> retrieve = this.restClient.post().uri("/").headers(headers -> { headers.addAll(jsonContentHeaders); }).body(chatRequest).retrieve().toEntity(String.class);
這種方法看起來有些繁瑣,而且如果在轉換過程中與實際請求的結構不一致,可能會導致加密失敗。關鍵問題在于 ModelOptionsUtils.toJsonString(payload);
這一過程,它與 restClient
中對象轉化的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如果在轉化時出現(xiàn)任何問題,我們不僅難以復現(xiàn)錯誤,還可能會面臨很難排查的問題。理想的情況是,如果我們能夠準確了解請求體在加密前最終的轉換結果,那將大大簡化排查過程并提高加密的可靠性。
所以今天我們就以攔截器的形式加密一下,保證與真實上傳的請求體保持一致。
攔截器
今天簡單介紹一下請求類 RestClient
。其實,它和我們之前使用的 HttpUtils
功能上是類似的,但相較于 HttpUtils
,RestClient
在可操作性和靈活性方面做了很多優(yōu)化,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功能和更高效的操作體驗。特別是今天我們要重點介紹的攔截器功能,它可以讓我們更加便捷地處理請求和響應的相關邏輯。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個示例來詳細了解這個過濾器的使用。
ApiAuthHttpRequestInterceptor apiAuthHttpRequestInterceptor = new ApiAuthHttpRequestInterceptor(); this.restClient = RestClient.Builder.baseUrl(baseUrl) .defaultHeaders(jsonContentHeaders) .defaultStatusHandler(responseErrorHandler) .requestInterceptor(apiAuthHttpRequestInterceptor) .build();
我們在具體看下ApiAuthHttpRequestInterceptor類是如何實現(xiàn)的。
public class ApiAuthHttpRequestInterceptor implements ClientHttpRequestInterceptor { @Override public ClientHttpResponse intercept(HttpRequest request, byte[] body, ClientHttpRequestExecution execution) throws IOException { String hashedRequestPayload = sha256Hex(payloadString); //將hashedRequestPayload封裝到jsonContentHeaders中,并添加到請求頭中 request.getHeaders().putAll(httpHeadersConsumer); ClientHttpResponse response = execution.execute(request, body); return response; } }
這一步的偽代碼非常簡潔明了,主要是因為我們能夠直接獲取到需要發(fā)送的請求體,因此無需再進行復雜的對象轉換或序列化處理,避免了中間環(huán)節(jié)可能帶來的不必要錯誤或數(shù)據(jù)變動。
內部原理
這里面的原理也很簡單,核心思想就是對我們所注入的每個攔截器進行逐一遍歷,并按照預定的邏輯依次執(zhí)行我們重寫的相關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在不改變原有邏輯的基礎上,實現(xiàn)靈活的擴展與控制。具體的流程和實現(xiàn)細節(jié)如下圖所示:
這里就是一個遞歸的過程,全部完成之后就可以正常去請求了。
總結
通過今天的分享,我們探討了如何在請求中實現(xiàn)加密操作,并通過攔截器優(yōu)化了加密過程。在傳統(tǒng)方法中,依賴對象轉換和序列化處理,容易導致加密不一致或難以調試的問題。通過引入攔截器,我們能夠直接操作請求體,避免了不必要的轉換步驟,確保加密過程與請求體完全一致,從而提高了加密的可靠性和調試的便捷性。希望這種方法對大家在加密需求的實現(xiàn)上有所幫助!
到此這篇關于RestClient 通過攔截器實現(xiàn)請求加密的示例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RestClient 請求加密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Spring?Boot?3.1中整合Spring?Security和Keycloak的方法
本文介紹在最新的SpringBoot3.1版本之下,如何將Keycloak和Spring?Security一起跑起來,文中結合實例代碼給大家介紹的非常詳細,需要的朋友參考下吧2023-06-06Maven項目執(zhí)行生命周期相關操作時出現(xiàn)錯誤:does not match a
當pom文件中的gav標簽格式錯誤,如出現(xiàn)中文或空格,會導致與有效的id模式不匹配錯誤,gav標簽應僅包含數(shù)字、字母和下劃線,解決方法是修改標簽中的中文為英文,刪除多余空格,并刷新pom文件,例如,將中文"測試"改為英文"test"2024-09-09IDEA下SpringBoot指定環(huán)境、配置文件啟動操作過程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IDEA下SpringBoot指定環(huán)境、配置文件啟動過程,本文通過實例代碼給大家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