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C++11:探索lambda函數(shù)的奧秘
一、C++98中的排序
在 C++98 中,如果要對一個數(shù)據(jù)集合中的元素進(jìn)行排序,可以使用 std::sort 方法,下面代碼是對一個整型集合進(jìn)行排序。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functional>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rray[] = { 4,1,8,5,3,7,0,9,2,6 };
cout << "原始數(shù)組:";
for (auto e : array)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 endl << "排升序:";
// 默認(rèn)按照小于比較,排出來結(jié)果是升序
std::sort(array, array + sizeof(array) / sizeof(array[0]));
for (auto e : array)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 endl << "排降序:";
// 如果需要降序,需要改變元素的比較規(guī)則
std::sort(array, array + sizeof(array) / sizeof(array[0]), greater<int>());
for (auto e : array)
{
cout << e << ' ';
}
return 0;
}

小Tips:上面的 greater 是一個仿函數(shù),這里傳遞仿函數(shù)是用來控制大小比較的。關(guān)于仿函數(shù),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jīng)多次使用,在【C++雜貨鋪】優(yōu)先級隊列的使用指南與模擬實現(xiàn)一文中,我們使用仿函數(shù)來進(jìn)行大小比較;在【C++雜貨鋪】一文帶你走進(jìn)哈希:哈希沖突 | 哈希函數(shù) | 閉散列 | 開散列一文中,我們使用仿函數(shù)來獲取 pair<K, V> 模型中的 key??傊?,仿函數(shù)有著十分強大的功能。
如果待排序的元素為自定義類型,由于自定義類型中可能有多重不同的屬性,因此需要用戶自己來定義排序時的比較規(guī)則:
struct Goods
{
string _name; // 名字
double _price; // 價格
int _evaluate; // 評價
Goods(const char* str, double price, int evaluate)
:_name(str)
, _price(price)
, _evaluate(evaluate)
{}
};
ostream& operator<<(ostream& out, Goods& goods)
{
out << goods._name << '-' << goods._price << '-' << goods._evaluate;
return out;
}
struct ComparePriceLess
{
bool operator()(const Goods& gl, const Goods& gr)
{
return gl._price < gr._price;
}
};
struct ComparePriceGreater
{
bool operator()(const Goods& gl, const Goods& gr)
{
return gl._price > gr._price;
}
};
struct CompareevaluateLess
{
bool operator()(const Goods& gl, const Goods& gr)
{
return gl._evaluate < gr._evaluate;
}
};
struct CompareevaluateGreater
{
bool operator()(const Goods& gl, const Goods& gr)
{
return gl._evaluate > gr._evaluate;
}
};
int main()
{
vector<Goods> v = { { "蘋果", 2.1, 5 }, { "香蕉", 3, 4 }, { "橙子", 2.2,
3 }, { "菠蘿", 1.5, 4 } };
cout << "排序前:";
for (auto e : v)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 endl << "按照價格排升序:";
sort(v.begin(), v.end(), ComparePriceLess());
for (auto e : v)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 endl << "按照價格排降序:";
sort(v.begin(), v.end(), ComparePriceGreater());
for (auto e : v)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 endl << "按照評價排升序:";
sort(v.begin(), v.end(), CompareevaluateLess());
for (auto e : v)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 endl << "按照評價排降序:";
sort(v.begin(), v.end(), CompareevaluateGreater());
for (auto e : v)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

小Tips:上面代碼中如果要使用庫里面的仿函數(shù) less 或 greater,需要對 >、< 進(jìn)行運算符重載,實現(xiàn) Goods 類的大小比較。但是上面的代碼中并沒有采取這種做法,而是直接自己寫了兩個仿函數(shù)進(jìn)行大小關(guān)系的比較。前面那種提供運算符重載的方法比較局限,因為無論是 < 還是 > 都只能重載一份,即 operator< 和 operator> 各自只能在代碼中出現(xiàn)一份,且它們的內(nèi)部只能根據(jù)一種屬性進(jìn)行大小比較,在同一段代碼中不能實現(xiàn)根據(jù)不同屬性去排序。而自己寫仿函數(shù)就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同一段代碼中根據(jù)不同的屬性去寫不同的仿函數(shù)(只要類名不同即可)。
隨著 C++ 語法的發(fā)展,人們開始覺得上面的寫法太復(fù)雜了,每次為了實現(xiàn)一個排序算法,都要重新去寫一個類(仿函數(shù),實現(xiàn)大小比較),如果每次比較的邏輯不一樣,還要去實現(xiàn)多個類,特別是相同類的命名,這些都給編程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因此,在 C++11 語法中出現(xiàn)了 Lambda 表達(dá)式。
二、先來看看 lambda 表達(dá)式長什么樣
struct Goods
{
string _name; // 名字
double _price; // 價格
int _evaluate; // 評價
Goods(const char* str, double price, int evaluate)
:_name(str)
, _price(price)
, _evaluate(evaluate)
{}
};
int main()
{
vector<Goods> v = { { "蘋果", 2.1, 5 }, { "香蕉", 3, 4 }, { "橙子", 2.2,
3 }, { "菠蘿", 1.5, 4 } };
cout << "排序前:";
for (auto e : v)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 endl << "按照價格排升序:";
sort(v.begin(), v.end(), [](const Goods& g1, const Goods& g2)->bool {return g1._price < g2._price; });
for (auto e : v)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 endl << "按照價格排降序:";
sort(v.begin(), v.end(), [](const Goods& g1, const Goods& g2)->bool {return g1._price > g2._price; });
for (auto e : v)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 endl << "按照評價排升序:";
sort(v.begin(), v.end(), [](const Goods& g1, const Goods& g2)->bool {return g1._evaluate < g2._evaluate; });
for (auto e : v)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 endl << "按照評價排降序:";
sort(v.begin(), v.end(), [](const Goods& g1, const Goods& g2)->bool {return g1._evaluate > g2._evaluate; });
for (auto e : v)
{
cout << e << ' ';
}
cout << endl;
}

小Tips:上述代碼就是使用 C++11 中的 lambda 表達(dá)式來解決,可以看出 lambda 表達(dá)式實際是一個匿名函數(shù)對象。
三、lambda表達(dá)式語法
lambda 表達(dá)式書寫格式為:[capture-list](parameters) mutable-> return-type {statement}。
[capture-list]:捕捉列表。該列表總是出現(xiàn)在 lambda 函數(shù)的開始位置,編譯器根據(jù) [ ] 來判斷后面的代碼是否是 lambda 函數(shù),捕捉列表能夠捕捉上下文中的變量供 lambda 函數(shù)使用。
(parameters):參數(shù)列表。與普通函數(shù)的參數(shù)列表一致,如果不需要參數(shù)傳遞,則可以連同 () 一起省略。
mutable:默認(rèn)情況下,lambda 函數(shù)總是一個 const 函數(shù),mutable 可以取消其常量性。使用該修飾符時,參數(shù)列表不可省略(即使參數(shù)為空)。
->returntype:返回值類型。用追蹤返回類型形式聲明函數(shù)的返回值類型,沒有返回值時此部分可以省略。返回值類型明確的情況下,也可以省略,由編譯器對返回值類型進(jìn)行推斷。
{statement}:函數(shù)體。在該函數(shù)體內(nèi),除了可以使用其參數(shù)外,還可以使用所有捕捉到的變量。
小Tips:在 lambda 函數(shù)定義中,參數(shù)列表和返回值類型都是可選部分,而捕捉列表和函數(shù)體可以為空。因此 C++11 中最簡單的 lambda 函數(shù)為:[]{};。該 lambda 函數(shù)不能做任何事情。
實例:
int AddFunc(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int num1 = 10, num2 = 20;
int main()
{
// 實現(xiàn)兩個數(shù)相加的 lambda 函數(shù)
int a = 1, b = 10;
auto add = [](int x, int y)->int {return x + y; };
cout << add(a, b) << endl;
// 實現(xiàn)兩個函數(shù)交換的 lambda 函數(shù)
auto swap = [add, a, b](int& x, int& y)
{
int tmp = x;
x = y;
y = tmp;
// cout << add(a, b) << endl; // 在 lambda 函數(shù)的函數(shù)體中無法直接使用局部的 lambda 函數(shù)或者變量(對象).
//cout << AddFunc(a, b) << endl; // 在 lambda 函數(shù)的函數(shù)體中可以直接使用全局的函數(shù)或者變量(對象).
cout << AddFunc(num1, num2) << endl; // 在 lambda 函數(shù)的函數(shù)體中可以直接使用全局的函數(shù)或者變量(對象).
};
swap(a, b);
return 0;
}
小Tips:在 lambda 函數(shù)的函數(shù)體中可以調(diào)用全局的函數(shù),使用全局的變量。但是要想在 lambda 的函數(shù)體中使用局部的變量或?qū)ο?,則需要通過捕捉列表或者參數(shù)列表。
3.1 捕捉列表的使用細(xì)節(jié)
捕捉列表描述了上下文中哪些數(shù)據(jù)可以被 lambda 使用,以及使用的方式是傳值還是傳引用。
[var]:表示值傳遞方式捕捉變量 var。
[=]:表示值傳遞方式捕捉所有父作用域中的變量(包括this)。
[&var]:表示引用傳遞捕捉變量 var。
[&]:表示引用方式傳遞捕捉所有父作用域中的變量(包括this)。
[this]:表示值傳遞方式捕捉當(dāng)前的 this 指針。
小Tips:
父作用域指包含 lambda 函數(shù)語句塊的作用域。
值傳遞方式捕捉到的變量本質(zhì)上是父作用域中變量的一份拷貝,在默認(rèn)情況下會對捕捉到的變量加上 const 屬性,即不可以在 lambda 函數(shù)體中對捕捉到的變量進(jìn)行修改。如果想修改可以加上 mutable 取消其常量性。即 [x, y] 捕捉列表中的 x 和 y 是父作用域中 x 和 y 的一份拷貝,并且默認(rèn)給捕捉列表中的 x 和 y 加上了 const 屬性。
引用傳遞方式既可以捕捉普通的變量也可以捕捉 const 變量。
語法上捕捉列表可以由多個捕捉項組成,并以逗號隔開。例如:[=, &a, &b]:以引用傳遞的方式捕捉變量 a 和 b,以值傳遞方式捕捉其他所有變量;[&, a, this]:以值傳遞方式捕捉變量 a 和 this,以引用方式捕捉其他變量。如果由多個捕捉項組成,= 和 & 只能出現(xiàn)在捕捉列表的開頭,即 [&a, &b, = ] 這樣寫是錯誤的。
捕捉列表不允許變量重復(fù)傳遞,否則就會導(dǎo)致編譯出錯。例如:[=, a]:= 已經(jīng)以值傳遞的方式捕捉了所有變量,在去捕捉 a 就會導(dǎo)致重復(fù)捕捉。
在塊作用域以外的 lambda 函數(shù)捕捉列表必須為空。
在塊作用域中的 lambda 函數(shù)僅能捕捉父作用域中的局部變量,捕捉任何非此作用域或者 非局部變量都會導(dǎo)致編譯報錯。
lambda 表達(dá)式之間不能相互賦值,即使看起來類型相同。
四、lambda 的底層原理
lambda 看起來很厲害,但它本質(zhì)上就是仿函數(shù)。
int main()
{
auto func1 = [](int x, int y) {return x + y; };
auto func2 = [](int x, int y) {return x + y; };
cout << typeid(func1).name() << endl;
cout << typeid(func2).name() << endl;
func1(1, 2);
return 0;
}

如上面代碼所示,兩個仿函數(shù)對象 func1 和 func2 它們看起來是一模一樣的,但是通過打印它們各自的類型可以看出,它們的類型有所不同,因此 func1 和 func2 本質(zhì)上就是兩個不同的類對象,所以 lambda 表達(dá)式之間不能相互賦值,即使看起來類型相同。func1(1, 2) 本質(zhì)上就是 func1 這個仿函數(shù)的對象在調(diào)用 operator()。

到此這篇關(guān)于深入理解C++11:探索lambda函數(shù)的奧秘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guān)C++11 lambda函數(shù)內(nèi)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guān)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 C++11中l(wèi)ambda、std::function和std:bind詳解
- C++11/14 線程中使用Lambda函數(shù)的方法
- 淺談C++11新引入的lambda表達(dá)式
- 結(jié)合C++11新特性來學(xué)習(xí)C++中l(wèi)ambda表達(dá)式的用法
- 淺析C++11新特性的Lambda表達(dá)式
- 一文讀懂c++11 Lambda表達(dá)式
- C++11 lambda表達(dá)式在回調(diào)函數(shù)中的使用方式
- C++11?lambda(匿名函數(shù))表達(dá)式詳細(xì)介紹
- C++11中的可變參數(shù)模板/lambda表達(dá)式
- 深入解析C++11?lambda表達(dá)式/包裝器/線程庫
相關(guān)文章
C++面試八股文之std::string實現(xiàn)方法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C++面試八股文:std::string是如何實現(xiàn)的,本文給大家介紹的非常詳細(xì),對大家的學(xué)習(xí)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