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異步編程的干貨知識點分享
前言
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代碼必須按照順序執(zhí)行,每一個函數(shù)都必須等待前面的函數(shù)執(zhí)行完畢,那么這樣的程序將會變得極其緩慢,也使我們無法利用計算機硬件資源的優(yōu)勢。
這時候,JavaScript 的異步編程模式就為我們提供了可能性。
那么,異步是什么意思?如何實現(xiàn)異步編程?不同的異步模式有哪些?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
異步是什么
異步指的是在某個請求處理結束之前,程序可以繼續(xù)執(zhí)行其他的操作,而不需要等待這個請求處理結束才能繼續(xù)執(zhí)行后面的代碼。
簡單來說,異步編程就是在發(fā)送一個請求后,立刻返回一個響應,而不必等待該請求的返回結果。相比之下,同步編程則需要等待請求完成之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舉個例子:假設我們正在下載一個很大的文件,同步編程模式會讓我們一直等著下載完成后再去進行下一步的操作。但異步編程就可以讓我們邊下邊處理,減少等待時間。
如何實現(xiàn)異步編程?
實現(xiàn)異步編程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比較常見的是回調函數(shù)、Promise 和 async/await。
回調函數(shù)
回調函數(shù)是最早出現(xiàn)的實現(xiàn)異步編程的方式之一?;卣{函數(shù)通常指定一個函數(shù)作為參數(shù),并在異步操作完成后將結果傳遞給這個函數(shù)。
例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使用回調函數(shù)來獲取 api 數(shù)據(jù):
function getData(callback) {
$.get('/api/data', function(data) {
callback(data);
});
}在該代碼中,我們使用了 jQuery 的 $.get 方法發(fā)送請求,并在成功的時候使用傳遞的回調函數(shù)返回數(shù)據(jù)。當接收到數(shù)據(jù)后,回調函數(shù)被執(zhí)行并把數(shù)據(jù)傳遞給它。
雖然回調函數(shù)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但它們也容易導致 回調地獄 ,因為必要的處理程序需要相互嵌套,使代碼變得難以閱讀和維護。
Promise
Promise 是 ES6 中引入的一種新型異步編程模式,通過鏈式調用 then 方法,每一步都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從而避免了回調地獄的問題。
假設我們需要通過 Promise 請求 api 獲取數(shù)據(jù),代碼示例如下:
function getData()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get('/api/data', function(data) {
resolve(data);
});
});
}在這個示例中,我們定義了一個 getData 函數(shù)來獲取數(shù)據(jù),并使用 Promise 包裹了它。如果我們需要進一步處理返回的數(shù)據(jù),可以通過鏈式調用 then 方法來處理。
例如:
getData().then(function(data) {
console.log(data);
});盡管 Promise 已經(jīng)解決了回調地獄的問題,但是它仍然有一些限制。首先,我們需要手動創(chuàng)建一個 Promise 對象,而且會導致代碼變得冗長。其次,在較老的瀏覽器中,Promise 也不一定能夠工作,尤其在 IE 等瀏覽器中兼容性并不好。
async/await
async/await是 ES8 中引入的異步編程模式,本質上也是基于 Promise 的。async 表示該函數(shù)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而 await 關鍵詞是用來等待一個 Promise 對象的結果。
在使用 async/await 編寫異步代碼時,我們不再需要手動創(chuàng)建和管理 Promise 對象,而是通過 async 關鍵字將其轉換為異步函數(shù)。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async function getData() {
const data = await $.get('/api/data');
return data;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了 async/await 來等待 api 請求完成后獲取數(shù)據(jù)。await $get('/api/data') 這行代碼會阻塞代碼執(zhí)行,直到請求返回數(shù)據(jù)才會繼續(xù)執(zhí)行接下來的代碼。
雖然 async/await 看起來更簡潔,但是它仍然依賴于 Promise,并不能解決 Promise 無法兼容早期瀏覽器的問題。此外,如果錯誤處理不當,async/await 可能會使應用程序變得混亂并且難以維護。所以在使用 async/await 時一定要注意錯誤處理。
異步模式有哪些
除了上述常見的回調函數(shù)、Promise 和 async/await 外,還有其他一些實現(xiàn)異步編程的方式,例如事件監(jiān)聽、發(fā)布/訂閱模式、流式操作等。這里我們稍微介紹一下事件監(jiān)聽和發(fā)布/訂閱模式。
事件監(jiān)聽
在 JavaScript 中,我們可以使用 addEventListener 來綁定一個事件的處理程序。當事件發(fā)生時,它會自動調用相應的處理程序。
例如:
const button = document.querySelector('button');
function handleClick() {
console.log('Button has been clicked');
}
button.addEventListener('click', handleClick);在這個例子中,我們通過 addEventListener 方法將 handleClick 函數(shù)添加為按鈕的 click 事件的處理程序。每當按鈕被點擊時,handleClick 函數(shù)就會被調用。
發(fā)布/訂閱模式
發(fā)布/訂閱模式,也稱為觀察者模式,是一種常見的異步編程模式。在該模式中,訂閱者可以注冊對某一特定事件的監(jiān)聽,當該事件發(fā)生時,發(fā)布者會通知所有已注冊的訂閱者執(zhí)行相應操作。
在 JavaScript 中,我們可以使用 EventEmitter 類來實現(xiàn)此模式。以下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const EventEmitter = require('events');
class MyEmitter extends EventEmitter {}
const myEmitter = new MyEmitter();
myEmitter.on('event', () => {
console.log('an event occurred!');
});
myEmitter.emit('event');在這個例子中,我們通過創(chuàng)建一個 MyEmitter 類來擴展 EventEmitter,并在其上繼續(xù)添加事件和監(jiān)聽器。當 myEmitter.emit 方法被調用時,我們的回調函數(shù)就會被執(zhí)行。
結論
在 JavaScript 中,異步編程技術是高效利用計算機資源和提高代碼性能的關鍵。了解不同的異步編程模式和實現(xiàn)方式對于開發(fā)人員來說非常重要。
回調函數(shù)是最早出現(xiàn)的實現(xiàn)異步編程的方式之一,然而它易導致代碼的深層次嵌套,后來 Promise 通過鏈式調用方法讓代碼變得更加整潔,而 async/await 更是通過將代碼轉換為異步函數(shù),簡化了異步代碼的編寫。
除此之外,還有事件監(jiān)聽、發(fā)布/訂閱等異步編程模式可以使用。不同的場景和需求需要采用不同的異步編程技術,排查異步回調地獄以獲得更好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以上就是JavaScript異步編程的干貨知識點分享的詳細內容,更多關于JavaScript異步編程的資料請關注腳本之家其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JS Object.preventExtensions(),Object.seal()與Object.freeze()用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JS Object.preventExtensions(),Object.seal()與Object.freeze()用法,結合實例形式分析了javascript控制對象擴展、密封、凍結等相關函數(shù)與操作技巧,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8-08-08
javascript的字符串按引用復制和傳遞,按值來比較介紹與應用
字符串是按引用復制和傳遞的,但是是按值來比較的;當按值復制或傳遞時,將在計算機內存中分配一塊空間并將原值復制到其中,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2-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