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級性價比主板! 銘瑄終結(jié)者B860M開放式裝機分享
前段時間由于中美之間關(guān)稅政策的影響,Intel 14代酷睿以前的處理器無論是全新產(chǎn)品還是二手市場,售價都有所上漲,有些經(jīng)銷商也在捂盤惜售。
這種情況下,在臺積電流片、采用臺積電制程工藝的Intel 200S Ultra處理器,由于免受對美加征關(guān)稅的影響,售價不升反降,應(yīng)當(dāng)是今后一段時間比較合適入手的選擇。

前段時間同大家分享了銘瑄MS-終結(jié)者B860M這款主板的開箱與拆解報告。
作為一款售價非常親民的入門級B860主板,它提供了同價位罕見的40Gbps USB4接口,而且在搭配Intel Ultra7處理器的情況下能充分釋放性能,全新設(shè)計的全中文BIOS易用性也極佳,因此非常適合用來搭建一臺新主機。
這樣,在主力測試平臺運行測試流程時,還能用這臺新主機進行文字處理和圖片編輯,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由于近期單位公務(wù)纏身,加上在選擇機箱時反復(fù)橫跳了一波,最后才決定使用開放式機架方案,并且趁著618活動采購了一條我一直想體驗的使用了IG5666主控方案的PCIe 5.0 SSD——十銓T-FORCE GC PRO,導(dǎo)致這篇裝機實測拖到現(xiàn)在才剛剛寫完。
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我的這套開放式主機方案,希望能對大家有些參考作用。

一、配件選擇思路
1.CPU
這里選擇的CPU是Intel最新一代的Ultra 7 265K,幾個月前我在PDD百億補貼的活動里2650元入手,現(xiàn)在疊加電商優(yōu)惠券應(yīng)該不到2000元就能買到全新的了。

在這一代CPU上,Intel終于下定決心更換了全新的ArrowLake架構(gòu),并且采用了臺積電3nm工藝,最直接的影響是取消了超線程設(shè)計——Ultra 7 265K 采用 8 個性能核 (P-core) + 12 個能效核 (E-core) 的配置,共計提供20個線程,并且睿頻也要比前代產(chǎn)品14700K低了0.1GHz。
雖然Intel Ultra 7 265K的性能相較于前代14700K提升有限,但是在功耗和溫度表現(xiàn)方面倒是真的有了明顯改善,終于可以放心地滿負載使用了。

另外Ultra系列的處理器在IMC體質(zhì)方面大大增強,像13、14代酷睿需要費勁巴拉手動內(nèi)存超頻才能達到的8000MHz、8200MHz超高頻,在265K上只需要一鍵開啟XMP就可以了,可謂是輕松愜意。
2.主板
主板這里選擇的是銘瑄MS-終結(jié)者B860M,主板為標(biāo)準(zhǔn)的M-ATX規(guī)格,黑色PCB板搭配正面覆蓋的大面積淺銀色散熱合金裝甲,撞色設(shè)計相當(dāng)漂亮。
有一說一,選擇這塊主板主要還是看中了性價比,在價格相較御三家更實惠的同時,在堆料方面做得還是挺不錯的,BIOS等軟件優(yōu)化方面也快速趕上來了。

舉例來說,這塊主板整體采用了10+1+1 相 60A SPS(10相核心+1相核顯 +1相外圍電路)供電方案,單相供電達到了60A,用來搭配Intel 265K來用是綽綽有余。

在擴展性方面,銘瑄MS-終結(jié)者 B860M給了1條經(jīng)過金屬加固的PCIe5.0 x16全長插槽,1條PCIe4.0 x4插槽,以及1條PCIe4.0 x1插槽,同時提供了4根內(nèi)存插槽。
廠家標(biāo)稱這塊主板最高支持8800MHz頻率(OC)和192GB容量。我用8000MHz C36的內(nèi)存實際測試過了,直接一鍵開啟XMP即可穩(wěn)定使用,非常省心。

在SSD擴展方面,這張主板提供了1個CPU直出的PCIe5.0 x4 M.2插槽,以及兩個PCH芯片轉(zhuǎn)接出的PCIe4.0 x4 M.2插槽(支持22110規(guī)格),可以搭配企業(yè)級大船SSD來節(jié)約預(yù)算。如果還想進一步擴容的話,它還在主板右下方布置了4個傳統(tǒng)的SATA接口。

背板處的I/O接口也比較豐富,除了常規(guī)的Tpye-A接口和2.5G有線網(wǎng)口外,還提供了1個40Gbps速率的USB4 Type-C接口,以及HDMI 2.0和DP 1.4視頻輸出接口。

通電上機之后,就可以看到銘瑄給Z890和B860系列主板全新升級的BIOS了,不僅支持切換為全中文顯示,而且采用了類似手機APP的卡片式風(fēng)格,在BIOS首頁就把我們最常使用到的功能都以模塊化的方式展示出來,明顯簡化了操作層次。

3.固態(tài)硬盤
硬盤這里我采用的是十銓T-FORCE GC PRO 2TB,這是一款PCIe 5.0規(guī)格的DRAM-Based SSD,標(biāo)稱順序讀取速度12500 MB/s,順序?qū)懭胨俣?1000 MB/s,正好不用擔(dān)心被Ultra 200S處理器的I/O Extender限制速度,和這套板U可以完美搭配。

其實這里我選擇入手十銓T-FORCE GC PRO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它采用了目前PCIe 5.0 SSD中少見的英韌IG5666主控,即便我已經(jīng)測試過十幾款PCIe 5.0 SSD了,還是對這套從未接觸過的方案極為好奇。
并且作為一款有緩SSD,用它來作為系統(tǒng)盤也是非常合適的,所以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入手了解一下。

十銓T-FORCE GC PRO采用了自家專利的石墨烯散熱片來強化散熱,不過在出廠時并沒有預(yù)先安裝,這就方便我們根據(jù)自行決定散熱方案了,比如在采用拉風(fēng)的主動式SSD散熱器時,芯片直觸就要比隔了一層散熱片的效果好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十銓T-FORCE GC PRO附帶的這張石墨烯復(fù)合散熱片質(zhì)感頗為扎實,拿在手上甚至有點沉甸甸的感覺。看了一下散熱片的反面,明顯泛著金屬光澤,推測其原理是是采用銅箔+石墨烯共同來擴大散熱面積,實現(xiàn)更好的均熱和散熱效果。

在硬件方面,十銓T-FORCE GC PRO的主控芯片為來自英韌科技(InnoGrit)的IG5666,采用DRAM-Based有緩方案,支持4K LDPC糾錯:

十銓T-FORCE GC PRO采用了NAND與DRAM 1000:1的足容設(shè)計,搭載了一顆來自SK海力士原廠的低功耗DRAM緩存顆粒,容量為2GB:

NAND料號為YMC開頭,推測為宏茂微電子公司封裝而來,不過因為我這兒沒有宏茂微電子的料號編碼規(guī)則,所以具體的晶圓信息暫時無從得知:

4.機箱
其實我手里目前就有華碩GT502、GT302這類體積碩大的中塔海景房,還有鳳凰U320這種專精小體積精致風(fēng)的MATX小機箱,不過思來想去,還是想著整一臺開放式機架,畢竟能在充當(dāng)硬件測試平臺時方便插拔各配件。
其實關(guān)于開放式機架,我之前入手過一個經(jīng)典的機械庫K1,不過這個機架只能平放,在桌面上占用的空間挺大的,對于小桌子來說其實不太友好。

所以這次在選擇的時候,還是想著最好搞個能夠立、臥兩用的開放式機架,在折騰不同的配件時方便安裝。
這類機架其實有用鋁型材組裝的便宜方案,不過個人感覺在顏值方面差了點事兒,不如CNC加工的鋁坨坨來的有質(zhì)感。就這樣找了很久后,最后在閑魚下單了一臺山東老鄉(xiāng)做的立、臥、斜三用的開放式機架,價格580元。

這套機架的優(yōu)點是采用了CNC加工+陽極氧化工藝,顏值和做工不錯,并且結(jié)構(gòu)設(shè)計比較合理,后期如果想要折騰的話還能通過配件加裝360冷排,可玩性相當(dāng)高。

5.內(nèi)存
內(nèi)存這里用的是去年雙11大促期間搶購的阿斯加特女武神·瓦爾基里Ⅱ代16GBx2套條。
這套白色燈條采用了海力士A-Die顆粒,參數(shù)為8000MHz C36,RGB效果相當(dāng)出色。當(dāng)時我的入手價是799元,現(xiàn)在已經(jīng)漲價到1000元了,頓時感覺當(dāng)時買的挺值得。

簡單從側(cè)面看一下,內(nèi)存的鋁質(zhì)散熱片很厚實,做工也很棒,在高頻運行時的散熱效果也很不錯。

6.電源
電源使用了老牌大廠振華的LEADEX III ATX3.1 750W金牌全模組電源,支持最新的ATX 3.1和PCIe 5.1標(biāo)準(zhǔn),用來搭配RTX 40系和50系顯卡再合適不過了,并且價位也降至不到1元/瓦,再加上10年的超長質(zhì)保,在一線大廠中算是性價比不錯的型號。

這款電源配備 14cm 的 FDB 軸承風(fēng)扇,在提供強大散熱風(fēng)量的同時,噪音控制也較為出色,與此同時整個電源的體積被壓縮到了150mmx150mmx86mm,挺適合緊湊型的機箱中使用。

在性能方面,這款電源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轉(zhuǎn)換效率能達到90%,還有過壓保護、低電壓保護、過電流保護等多種保護功能,可以放心使用。

這款電源支持低負載停轉(zhuǎn)功能,在電源鍵的旁邊有一枚ECO開關(guān),啟用后ECO模式后,在電腦負載較低時,風(fēng)扇會自動停止轉(zhuǎn)動,實現(xiàn)零噪音運行,待負載較高或者溫度升高時風(fēng)扇會自動運行,兼顧散熱與靜音效果。

電源本身附贈的線材質(zhì)量不錯,還算柔軟,其中還有一根600W的原生12VHPWR供電線,用來搭配RTX 40系顯卡就不需要轉(zhuǎn)接了。不過這里提個建議,要是線材能升級成更柔軟的壓紋線就好了。

7.CPU散熱器
我在這里沒選擇水冷散熱器,一方面是因為對于開放式機架方案來說,用風(fēng)冷可以減少走線和藏線的壓力,也能減少對桌面空間的占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Intel Ultra 7 265K砍掉超線程后在功耗和發(fā)熱方面改善了不少,加之銘瑄這款主板的調(diào)校也不錯,實際使用時用風(fēng)冷散熱器就能發(fā)揮出性能了。
散熱器方面就沒啥可說的了,之前在站內(nèi)發(fā)過曬單,選擇的新版的九州風(fēng)神大霜塔,熱解功耗能達到 260W,全黑配色+數(shù)顯小屏幕,用在黑色風(fēng)格的裝機方案中也是很漂亮的。

8.顯卡
這里搭配的顯卡是老幫菜華碩TUF RTX 3090,雖然現(xiàn)在性能稍顯落伍,不過降低一些畫質(zhì)還是能玩4K 3A游戲,并且24GB的顯存用來本地折騰一些AI大模型時還是挺有用的。

這張顯卡我在2021年雙12時買到了價格最高點,目前殘值也就四五千塊錢吧?因為不支持DLSS 3,所以在《黑神話:悟空》等只支持DLSS 3幀生成功能的游戲中會吃大虧,并且光追性能也不如40系的表現(xiàn)。

而且RTX 3090還有個巨坑的地方,就是整個背面的一半顯存都只由金屬背板被動散熱,缺少主動散熱模組控溫的情況下,高負載跑AI或者玩游戲,顯存熱點溫度能輕松干到90多、100多℃,這一點也是不如40系同檔顯卡。所以大家如果買N卡的話最好還是從RTX40系之后的型號中選擇,30系這種老卡說實話真沒必要入手了。

二、性能測試
所有配件都裝好后,我們按照慣例還是來對整套主機做一遍測試吧。
首先用CPU-Z來測試一下,Intel 265K的單核得分為877.6,多核得分為15607.4,絲毫不弱于之前我測試Z890主板時的表現(xiàn):

在Cinebench R23中,CPU的多核得分為34904,單核得分為2313分,也和我在Z890平臺測試的結(jié)果幾乎無差:

在3DMARK的CPU Profile 的測試中,Intel 265K搭配這張主板,最大線程得分為16666,16 單線程得分為1348分,性能也同樣強力。

在BIOS將內(nèi)存直接XMP至8000MHz后,使用AIDA64對內(nèi)存能效進行測試,測得讀取速度為116.43 GB/s,寫入速度為93978 MB/s,復(fù)制速度為101.49 MB/s,延遲為82.1ns。這個內(nèi)存讀寫速率已經(jīng)非常強了,雖然延遲略高,不過這是Intel 200s處理器的鍋,也怪不得主板。

另外,銘瑄在MS-終結(jié)者B860M的BIOS中同樣加入了“高帶寬低延遲模式”,可以進一步壓榨內(nèi)存性能,這一點也值得大大的好評。

開啟“高帶寬低延遲模式”后,再次用AIDA64對內(nèi)存能效進行測試,測得讀取速度為123.42 GB/s,寫入速度為107.64 GB/s,復(fù)制速度為116.46 MB/s,延遲為76.5 ns,無論是讀寫性能還是延遲表現(xiàn)都有著非常明顯的提升。

在衡量DX11游戲性能的Fire Strike測試項目中,這臺主機取得了40948分,其中物理分數(shù)45037分,顯卡分數(shù)47630分:

在Fire Strike Extreme測試項目中,這臺主機取得了23856分,其中物理分數(shù)48162分,顯卡分數(shù)24035分:

在衡量DX12游戲性能的Time Spy測試項目中,這臺主機取得了19289分,其中顯卡分數(shù)為19634,CPU分數(shù)為17543:

在Time Spy Extreme測試項目中,這臺主機取得了10043分,其中顯卡分數(shù)為9859,CPU分數(shù)為11233:

在《CS2》中,采用創(chuàng)意工坊的Benchmark地圖進行測試,2K分辨率最高畫質(zhì)下的平均幀數(shù)為263.1,1% LOW幀為142.8:

在《極限競速:地平線5》中,使用2K極高畫質(zhì)檔位測試,平均幀為127,基本可以實現(xiàn)流暢高刷:

在《地平線:零之曙光》中,2K使用終極質(zhì)量預(yù)設(shè),測得平均幀為166,同樣也很流暢:

最后的壓軸重頭戲則是十銓T-FORCE GC PRO 2TB,所謂SSD發(fā)燒友,我在到手后也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測試,性能表現(xiàn)還是頗為讓人驚喜的,現(xiàn)在把測試結(jié)果簡單列舉如下:

在CrystalDiskInfo中可以看到十銓T-FORCE GC PRO預(yù)留了二級OP,可用容量為2000.4 GB,支持NVMe 2.0協(xié)議標(biāo)準(zhǔn)。由于二進制與十進制的轉(zhuǎn)換關(guān)系,其在Windows中的實際可用容量為1863 GiB。

在CrystalDiskMark的測試結(jié)果中,十銓T-FORCE GC PRO的表現(xiàn)遠超廠商的標(biāo)稱參數(shù),順序讀取速度為13185 MB/s,順序?qū)懭胨俣葹?strong>12085 MB/s,QD1 4K隨機讀取速度也表現(xiàn)不錯,達到了105.65 MB/s。

在PCMark 10的完整系統(tǒng)盤基準(zhǔn)測試中,十銓T-FORCE GC PRO的得分為4867:

在3DMark的存儲基準(zhǔn)測試中,這款SSD得分為5296,同樣遠勝一眾PCIe 4.0 SSD:

同時,我們對其進行RAW格式下的全盤范圍順序讀寫測試(128KB,Q32T1),并記錄下寫入過程中的速度曲線圖。

如圖所示,十銓T-FORCE GC PRO 2TB的寫入曲線呈現(xiàn)典型的三段式結(jié)構(gòu),其中SLC Cache容量在630 GiB左右,緩內(nèi)寫入速度能維持平均12000 MiB/s以上。
在SLC Cache耗盡后,進入持續(xù)187 GiB左右的TLC直寫階段,期間平均直寫速度為2500 MiB/s左右。
在最后一段寫入壓力最大的GC階段,十銓T-FORCE GC PRO 2TB同樣能維持1800 MiB/s左右的寫入速度,這個表現(xiàn)說實話也遠遠超出了我的意料。
再使用FIO 3.36對其進行了兩倍于全盤容量的128K Q32T1順序?qū)懭?,記錄到的曲線如下,可以看出在GC回收完成后,十銓T-FORCE GC PRO又恢復(fù)到了平均2500 MiB/s左右的TLC直寫速度,表現(xiàn)相當(dāng)穩(wěn)。

由于CrystalDiskMark測得的實際是基于SLC Cache加速后的結(jié)果,不能完全反映SSD真實的性能發(fā)揮水平,所以在對十銓T-FORCE GC PRO順序?qū)懭胩畋P兩次后,我順勢進行了15 分鐘的Q1T1 4K 隨機讀取測試,以排除SLC Cache的影響。

最終記錄到的讀取性能速度曲線如上圖所示,單隊列SLC緩?fù)?K隨機直讀的速度在70.20 MiB/s左右,這個表現(xiàn)已經(jīng)超過了三星9100 PRO 2TB,接近了致態(tài)TiPro9000 2TB,讓我大吃一驚:

而讓人吃驚的不止于此,在對十銓T-FORCE GC PRO 2TB進行ezfio測試后發(fā)現(xiàn),雖然它的七讀三寫變異系數(shù)稍微高了一點,達到了7.64%,但是穩(wěn)態(tài)隨機讀寫性能一點都不比三星9100 PRO 2TB弱!

首先是在4K 7讀3寫項目中,十銓T-FORCE GC PRO與三星9100 PRO互有勝負:

而在4K隨機純讀、純寫項目中,十銓T-FORCE GC PRO就明顯比三星9100 PRO更強了:


總結(jié)

總的來說,我自己對本次新裝的這套開放式主機還是挺喜歡的,擺放方式可立可臥,顏值和便利性都挺高,無論是當(dāng)成碼字工具還是硬件測試平臺,都很合用。
同時,銘瑄MS-終結(jié)者B860M與Intel Ultra 7 265K的組合也讓我很滿意,這張主板的用料做工著實不錯,BIOS非常易用,在充分發(fā)揮CPU性能的同時價格還不貴,可謂是誠意滿滿。
而本次裝機最大的驚喜其實是十銓T-FORCE GC PRO,本來我只是因為這款PCIe 5.0 SSD售價相對便宜,才懷著對IG5666主控的好奇心購買入手,萬萬沒想到它的竟然能在ezfio測試中戰(zhàn)勝三星9100 PRO,這個結(jié)果確實太出乎人意料了。
相關(guān)文章

Ryzen 5 7600X搭配RX 9070 XT組裝游戲機性能如何? 七款游戲測試出爐
現(xiàn)在要是想買個Radeon RX 9070 XT顯卡來組臺游戲主機的話,最搭的CPU應(yīng)該是Ryzen 7 9800X3D,但是價格貴,所以這篇文章咱們就拿Ryzen 5 7600X配RX 9070 XT這套配置來做個測2025-06-05
跑分驚人! Core Ultra 9 285HX搭配RTX 5090移動版組裝機性能有多強?
之前大家介紹了GeForce RTX 5090的一些游戲性能測試,這篇文章呢,就給大家詳細聊聊搭載Core Ultra 9 285HX加GeForce RTX 5090 24GB移動版的這款超級頂配筆記本在游戲方面2025-06-02
Ryzen 5 5600X+RTX 5070 Ti裝機組合性能如何? 七款游戲測試
現(xiàn)在英偉達的RTX 50系列顯卡已經(jīng)出來了,很多想裝新電腦的人都盯著它呢,不過呢,還是有不少人用著老平臺的機器,Ryzen 5 5600X這個處理器可是老款里的明星了,好多朋友的主2025-05-28
華碩ProArt 全家桶裝機推薦: 擁有RTX5080的生產(chǎn)力主機
這里我要分享一套以華碩ProArt Z890-CREATOR WIFI主板搭配ProArt PA401機箱為主的生產(chǎn)力主機配置,顯卡方面也嘗試了NVIDIA 最新發(fā)布的RTX 5080顯卡作為生產(chǎn)力加速核心2025-03-25
酷睿Ultra7 265K+4070S能否撐到60系顯卡發(fā)布? 完美避開裝機大冤種
想要換一臺主機玩游戲,如果選擇酷睿Ultra7 265K+4070S能否撐到60系顯卡發(fā)布?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詳細測評2025-03-15
低至2K價位的酷睿Ultra7 265K搭配哪款主板裝機更合適?
作為一款中高端處理器,酷睿Ultra 7 265K的定位更偏向生產(chǎn)力,更適合直播用戶、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AI相關(guān)開發(fā)者及用戶群體、發(fā)燒友等等,那么你在選擇酷睿 Ultra 7 265K之后,又2025-03-13
您是不是正計劃裝一臺新電腦,在新的一年里提升工作生產(chǎn)的效率,同時可以在閑暇之余暢玩3A游戲新作?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基于酷睿Ultra 7 265K與Z890M板U套裝的裝機思路2025-03-13
4K游戲裝機最甜組合誕生! 銳龍7 9700X和RTX 5080出乎意料的合拍
不少玩家認為這樣的發(fā)燒級顯卡必須要搭配旗艦處理器才能在4K游戲中發(fā)揮出全部性能,因此裝機時目光大都聚焦在3000元~4000元級的高端處理器,但實際上,像銳龍7 9700X這樣的2025-02-28
Core i5-7500+RTX 2060 SUPER裝機組合還值得購買嗎? 七款游戲測試出爐
Core i5-7500和GeForce RTX 2060 SUPER發(fā)布時間太長了,在組裝電腦的時候還值得選購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組合玩游戲的實力測試吧2025-02-08
和PCIe延長線說byebye! 銘瑄B760 BKB D5 WiFi背靠背裝機配件教程
在組裝電腦的時候,首先選定了銘瑄MS-終結(jié)者 B760 BKB D5 WiFi主板,其他配件怎么選擇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分享這次裝機的詳細方案2024-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