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計數排序和基數排序算法實例
一、計數排序
計數排序(Counting sort)是一種穩(wěn)定的排序算法
算法的步驟如下:
找出待排序的數組中最大和最小的元素
統計數組中每個值為i的元素出現的次數,存入數組C的第i項
對所有的計數累加(從C中的第一個元素開始,每一項和前一項相加)
反向填充目標數組:將每個元素i放在新數組的第C(i)項,每放一個元素就將C(i)減去1
當輸入的元素是 n 個 0 到 k 之間的整數時,計數排序的時間復雜度為O(N+K),空間復雜度為O(N+K)。當K不是很大時,這是一個很有效的線性排序算法。
以下是測試代碼:
import random
def jishu(data, max):
"""
基數排序:當輸入的元素是 n 個 0 到 k 之間的整數時(k不能太大,即max不能太大)
@param data: 需要排序的數組
@param max: 最大的數
"""
result = [None for i in xrange(len(data))] # 最后的結果
c = [0 for i in range(max+1)]
# 用數組c統計每個值=d的元素個數
for d in data:
c[d] = c[d] + 1
# c[i]表示data中值<=i 的元素個數
for i in range(1, max+1):
c[i] = c[i] + c[i-1]
# 在將C中的元素倒著打印出來就是排序好的
for j in xrange(len(data)-1, -1, -1):
result[c[data[j]]-1] = data[j]
c[data[j]] = c[data[j]] – 1
return result
if __name__ == '__main__':
#制造1000個0到100的數字
print jishu([random.randint(0, 100) for i in range(1000)], 100)
二、基數排序
基數排序排序(英語:Radix sort)是一種非比較型整數排序算法,其原理是將整數按位數切割成不同的數字,然后按每個位數分別比較。
它是這樣實現的:將所有待比較數值(正整數)統一為同樣的數位長度,數位較短的數前面補零。然后,從最低位開始,依次進行一次排序。這樣從最低位排序一直到最高位排序完成以后, 數列就變成一個有序序列。
基數排序的方式可以采用LSD(Least significant digital)或MSD(Most significant digital),LSD的排序方式由鍵值的最右邊開始,而MSD則相反,由鍵值的最左邊開始。
以下是一個測試用例:
import random
def jichu(data, length):
"""
基數排 lsd
@param data: 需要排列的組合
@param length: 最大的數據是幾位
"""
for l in xrange(length):
s = [[] for i in xrange(10)]
for d in data:
s[d/(10**l) % 10].append(d)
data = [d for s_list in s for d in s_list]
return data
if __name__ == '__main__':
list = [random.randint(1, 99999999) for i in xrange(99)] # 制造99個數據
print jichu(list, 8)
相關文章
卸載tensorflow-cpu重裝tensorflow-gpu操作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卸載tensorflow-cpu重裝tensorflow-gpu操作,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