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5之output和devServer的publicPath區(qū)別示例詳解
一. output的publicPath
我們知道output
中的path
的作用是打包后文件輸出的目錄:比如靜態(tài)資源的js、css
等輸出,常見的會設置為dist、build文件夾
等;
output
中還有一個publicPath
屬性,該屬性是指定index.html
文件打包引用的一個基本路徑:
- 它的默認值是一個空字符串,所以我們打包后引入js文件時,路徑是 bundle.js;
- 在開發(fā)中,我們也將其設置為 / ,路徑是 /bundle.js,那么瀏覽器會根據(jù)所在的域名+路徑去請求對應的資源;
- 如果我們希望打包后在本地直接打開html文件來運行,會將其設置為
./
,根據(jù)./bundle.js
相對路徑去查找資源;
舉例:
module.exports = { mode: "development", entry: "./src/index.js", output: { filename: "bundle.js", // 打包后的文件的輸出目錄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build"), // 在打包之后的靜態(tài)資源前面進行一個路徑的拼接: publicPath: "./" }, }
打包后:
二. devServer的publicPath
devServer中也有一個publicPath的屬性,該屬性是指定開發(fā)環(huán)境webpack serve下開啟本地服務所在的文件夾:
- 它的默認值是
/
,也就是我們直接訪問端口即可訪問其中的資源 http://localhost:8080; - 如果我們將其設置為了 /abc,那么我們需要通過 http://localhost:8080/abc 才能訪問到對應的打包后的資源;
舉例:
module.exports = { // watch: true, mode: "development", entry: "./src/index.js", output: { filename: "bundle.js", // 打包后的文件的輸出目錄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build"), // 在打包之后的靜態(tài)資源前面進行一個路徑的拼接 publicPath: "/abc" //和下方publicPath設置一樣 }, // 專門為webpack-dev-server // devServer為開發(fā)過程中, 開啟一個本地服務 devServer: { compress: true, //文件壓縮啟用?[gzip compression] publicPath: "/abc", }, }
官方提到: devServer.publicPath 與 output.publicPath相同
打包后:
注意:上方devServer設置/abc后,我們其中的bundle.js通過 http://localhost:8080/bundle.js是無法訪問的,報錯如下:
所以devServer.publicPath 與 output.publicPath設置要相同!
以上就是webpack5之output和devServer的publicPath區(qū)別示例詳解的詳細內(nèi)容,更多關于webpack publicPath區(qū)別的資料請關注腳本之家其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http proxy 對網(wǎng)絡請求進行代理使用詳解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了http proxy 對網(wǎng)絡請求進行代理使用詳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鑒參考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祝大家多多進步,早日升職加薪2022-09-09判斷Spartacus?SSR的Transfer?State是否正常工作技巧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了判斷Spartacus?SSR的Transfer?State是否正常工作技巧,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鑒參考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祝大家多多進步,早日升職加薪2023-10-10mini?webpack打包基礎解決包緩存和環(huán)依賴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了mini?webpack打包基礎解決包緩存和環(huán)依賴示例詳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鑒參考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祝大家多多進步,早日升職加薪20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