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C++11中的lambda匿名函數(shù)
lambda 源自希臘字母表中第 11 位的 λ,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它則被用來表示一種匿名函數(shù)。所謂匿名函數(shù),簡單地理解就是沒有名稱的函數(shù),又常被稱為 lambda 函數(shù)或者 lambda 表達式。
1. lambda匿名函數(shù)的定義
[capture](parameters)mutable ->return-type{statement}
參數(shù)說明:
- [capture]:捕捉列表,[] 是lambda引出符,編譯器根據(jù)該引出符判斷接下來的代碼是否是lambda函數(shù)。捕捉列表用于捕捉父域中的變量以供lambda函數(shù)使用,捕捉列表可以由多個項組成,用","分割。[var]表示以值傳遞方式捕捉父域中的變量var,[=]表示以值傳遞方式捕捉父域中的所有變量(包括this),[&var]表示以引用傳遞方式捕捉父域中的變量var,[&]表示以引用傳遞方式捕捉父域中的所有變量(包括this),[this]表示以值傳遞方式捕捉當前的this指針。
- (parameters):參數(shù)列表,與普通函數(shù)的參數(shù)列表一致,如果不需要參數(shù)傳遞,則可以連同括號()一起省略。
- mutable:mutable修飾符,默認情況下,lambda函數(shù)總是一個const函數(shù),mutable可以取消其常量性。在使用該修飾符時,參數(shù)列表不可省略(即使參數(shù)為空)。
- ->return-type:返回類型,用追蹤返回類型形式聲明函數(shù)的返回類型,不需要返回值的時候可以連同符號->一起省略。在返回類型明確的情況下,也可以省略該部分,讓編譯器對返回類型進行推導。
- {statement}:函數(shù)體,內(nèi)容與普通函數(shù)一樣,不過除了可以使用參數(shù)之外,還可以使用所有捕獲的變量。
lambda匿名函數(shù)中的[外部變量]
外部變量格式 | 功能 |
---|---|
[] | 空方括號表示當前 lambda 匿名函數(shù)中不導入任何外部變量。 |
[=] | 只有一個 = 等號,表示以值傳遞的方式導入所有外部變量; |
[&] | 只有一個 & 符號,表示以引用傳遞的方式導入所有外部變量; |
[val1,val2,...] | 表示以值傳遞的方式導入 val1、val2 等指定的外部變量,同時多個變量之間沒有先后次序; |
[&val1,&val2,...] | 表示以引用傳遞的方式導入 val1、val2等指定的外部變量,多個變量之間沒有前后次序; |
[val,&val2,...] | 以上 2 種方式還可以混合使用,變量之間沒有前后次序。 |
[=,&val1,...] | 表示除 val1 以引用傳遞的方式導入外,其它外部變量都以值傳遞的方式導入。 |
[this] | 表示以值傳遞的方式導入當前的 this 指針。 |
注意,單個外部變量不允許以相同的傳遞方式導入多次。例如 [=,val1] 中,val1 先后被以值傳遞的方式導入了 2 次,這是非法的。
最簡單的lambda匿名函數(shù)
[]{}
此 lambda 匿名函數(shù)未引入任何外部變量([] 內(nèi)為空),也沒有傳遞任何參數(shù),沒有指定 mutable、noexcept 等關鍵字,沒有返回值和函數(shù)體。所以,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功能的 lambda 匿名函數(shù)。
2. lambda匿名函數(shù)的使用
2.1 lambda匿名函數(shù)的定義和使用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um[4] = { 4, 2, 3, 1 }; // 對數(shù)組 num 中的元素進行升序排序 sort(num, num + 4, [=](int x, int y) -> bool { return x < y; }); for (int n : num) { cout << n << " "; } return 0; }
以上程序通過調(diào)用 sort() 函數(shù)實現(xiàn)了對 num 數(shù)組中元素的升序排序,其中就用到了 lambda 匿名函數(shù)。而如果使用普通函數(shù),需以如下代碼實現(xiàn):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 自定義的升序排序規(guī)則 bool sort_up(int x, int y) { return x < y; } int main() { int num[4] = { 4, 2, 3, 1 }; // 對數(shù)組 num 中的元素進行升序排序 sort(num, num + 4, sort_up); for (int n : num) { cout << n << " "; } return 0; }
此程序中 sort_up() 函數(shù)的功能和上一個程序中的 lambda 匿名函數(shù)完全相同。顯然在類似的場景中,使用 lambda 匿名函數(shù)更有優(yōu)勢。
除此之外,雖然 lambda 匿名函數(shù)沒有函數(shù)名稱,但我們?nèi)钥梢詾槠涫謩釉O置一個名稱,比如: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display 即為 lambda 匿名函數(shù)的函數(shù)名 auto display = [](int a,int b) -> void{cout << a << " " << b;}; // 調(diào)用 lambda 函數(shù) display(10,20); // 輸出:10 20 return 0; }
可以看到,程序中使用 auto 關鍵字為 lambda 匿名函數(shù)設定了一個函數(shù)名,由此我們即可在作用域內(nèi)調(diào)用該函數(shù)。
2.2 值傳遞和引用傳遞的區(qū)別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全局變量 int all_num = 0; int main() { // 局部變量 int num_1 = 1; int num_2 = 2; int num_3 = 3; cout << "lambda1:\n"; auto lambda1 = [=] { // 全局變量可以訪問甚至修改 all_num = 10; // 函數(shù)體內(nèi)只能使用外部變量,而無法對它們進行修改 cout << num_1 << " " << num_2 << " " << num_3 << endl; }; lambda1(); cout << all_num << endl; cout << "lambda2:\n"; auto lambda2 = [&] { all_num = 100; num_1 = 10; num_2 = 20; num_3 = 30; cout << num_1 << " " << num_2 << " " << num_3 << endl; }; lambda2(); cout << all_num << endl; return 0; }
程序執(zhí)行結(jié)果為:
lambda1:
1 2 3
10
lambda2:
10 20 30
100
可以看到,在創(chuàng)建 lambda1 和 lambda2 匿名函數(shù)的作用域中,有 num_1、num_2 和 num_3 這 3 個局部變量,另外還有 all_num 全局變量。其中,lambda1 匿名函數(shù)是以 [=] 值傳遞的方式導入的局部變量,這意味著默認情況下,此函數(shù)內(nèi)部無法修改這 3 個局部變量的值,但全局變量 all_num 除外。相對地,lambda2 匿名函數(shù)以 [&] 引用傳遞的方式導入這 3 個局部變量,因此在該函數(shù)的內(nèi)部就可以訪問這 3 個局部變量,還可以任意修改它們。同樣,也可以訪問甚至修改全局變量。當然,如果我們想在 lambda1 匿名函數(shù)的基礎上修改外部變量的值,可以借助 mutable 關鍵字,例如:
auto lambda1 = [=]() mutable{ num_1 = 10; num_2 = 20; num_3 = 30; // 函數(shù)體內(nèi)只能使用外部變量,而無法對它們進行修改 cout << num_1 << " " << num_2 << " " << num_3 << endl; };
由此,就可以在 lambda1 匿名函數(shù)中修改外部變量的值。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里修改的僅是 num_1、num_2、num_3 拷貝的那一份的值,真正外部變量的值并不會發(fā)生改變。
2.3 執(zhí)行拋出異常類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auto except = []()throw(int) { throw 10; }; try { except(); } catch (int) { cout << "捕獲到了整形異常"; // 輸出:捕獲到了整形異常 } return 0; }
可以看到,except 匿名數(shù)組中指定函數(shù)體中可以拋出整形異常,因此當函數(shù)體中真正發(fā)生整形異常時,可以借助 try-catch 塊成功捕獲并處理。
在此基礎上,再看一下反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auto except1 = []()noexcept { throw 100; }; auto except2 = []()throw(char) { throw 10; }; try { except1(); except2(); } catch (int) { cout << "捕獲到了整形異常" << endl; } return 0; }
此程序運行會直接崩潰,原因很簡單,except1 匿名函數(shù)指定了函數(shù)體中不發(fā)生任何異常,但函數(shù)體中卻發(fā)生了整形異常;except2 匿名函數(shù)指定函數(shù)體可能會發(fā)生字符異常,但函數(shù)體中卻發(fā)生了整形異常。由于指定異常類型和真正發(fā)生的異常類型不匹配,導致 try-catch 無法捕獲,最終程序運行崩潰。
如果不使用 noexcept 或者 throw(),則 lambda 匿名函數(shù)的函數(shù)體中允許發(fā)生任何類型的異常。
到此這篇關于C++11中的lambda匿名函數(shù)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C++11 lambda匿名函數(shù)內(nèi)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C++實現(xiàn)LeetCode(141.單鏈表中的環(huán))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C++實現(xiàn)LeetCode(141.單鏈表中的環(huán)),本篇文章通過簡要的案例,講解了該項技術(shù)的了解與使用,以下就是詳細內(nèi)容,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