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Boost Algorithm算法超詳細精講
一、說明Boost.Algorithm
請注意,其他 Boost 庫提供了許多算法。例如,您會在 Boost.StringAlgorithms 中找到處理字符串的算法。 Boost.Algorithm 提供的算法不受特定類的約束,例如 std::string。與標準庫中的算法一樣,它們可以與任何容器一起使用。
二、示例
示例 29.1。使用 boost::algorithm::one_of_equal() 測試一個值
#include <boost/algorithm/cxx11/one_of.hpp> #include <array>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boost::algorithm; int main() { std::array<int, 6> a{{0, 5, 2, 1, 4, 3}}; auto predicate = [](int i){ return i == 4; }; std::cout.setf(std::ios::boolalpha); std::cout << one_of(a.begin(), a.end(), predicate) << '\n'; std::cout << one_of_equal(a.begin(), a.end(), 4) << '\n'; }
boost::algorithm::one_of() 測試一個條件是否只滿足一次。要測試的條件作為謂詞傳遞。在示例 29.1 中,對 boost::algorithm::one_of() 的調用返回 true,因為數字 4 在 a 中僅存儲一次。
要測試容器中的元素是否相等,請調用 boost::algorithm::one_of_equal()。你沒有傳遞謂詞。相反,您傳遞一個值以與 boost::algorithm::one_of_equal() 進行比較。在示例 29.1 中,對 boost::algorithm::one_of_equal() 的調用也返回 true。
boost::algorithm::one_of() 是對 std::all_of()、std::any_of() 和 std::none_of() 算法的補充,這些算法是使用 C++11 添加到標準庫中的。但是,Boost.Algorithm 為開發(fā)環(huán)境不支持 C++ 的開發(fā)人員提供了函數 boost::algorithm::all_of()、boost::algorithm::any_of() 和 boost::algorithm::none_of() 11.您可以在頭文件 boost/algorithm/cxx11/all_of.hpp、boost/algorithm/cxx11/any_of.hpp 和 boost/algorithm/cxx11/none_of.hpp 中找到這些算法。
Boost.Algorithm 還定義了以下函數:boost::algorithm::all_of_equal()、boost::algorithm::any_of_equal() 和 boost::algorithm::none_of_equal()。
Boost.Algorithm 提供了更多來自 C++11 標準庫的算法。例如,您可以訪問 boost::algorithm::is_partitioned()、boost::algorithm::is_permutation()、boost::algorithm::copy_n()、boost::algorithm::find_if_not() 和 boost::算法::iota()。這些函數的工作方式與 C++11 標準庫中的同名函數類似,并且是為不使用 C++11 的開發(fā)人員提供的。但是,Boost.Algorithm 提供了一些對 C++11 開發(fā)人員也很有用的函數變體。
示例 29.2。 C++11 算法的更多變體
#include <boost/algorithm/cxx11/iota.hpp> #include <boost/algorithm/cxx11/is_sorted.hpp> #include <boost/algorithm/cxx11/copy_if.hpp>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terator>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boost::algorithm; int main() { std::vector<int> v; iota_n(std::back_inserter(v), 10, 5); std::cout.setf(std::ios::boolalpha); std::cout << is_increasing(v) << '\n'; std::ostream_iterator<int> out{std::cout, ","}; copy_until(v, out, [](int i){ return i > 12; }); }
Boost.Algorithm 在頭文件 boost/algorithm/cxx11/iota.hpp 中提供了 C++11 算法 boost::algorithm::iota()。此函數生成順序遞增的數字。它需要兩個迭代器用于容器的開頭和結尾。然后容器中的元素會被順序增加的數字覆蓋。
示例 29.2 使用 boost::algorithm::iota_n() 代替 boost::algorithm::iota()。此函數需要一個迭代器將數字寫入。要生成的數字數量作為第三個參數傳遞給 boost::algorithm::iota_n()。
boost::algorithm::is_increasing() 和 boost::algorithm::is_sorted() 在頭文件 boost/algorithm/cxx11/is_sorted.hpp 中定義。 boost::algorithm::is_increasing() 與 boost::algorithm::is_sorted() 具有相同的功能,但函數名稱更清楚地表示該函數檢查值是否按升序排列。頭文件還定義了相關的函數 boost::algorithm::is_decreasing()。
在示例 29.2 中,v 直接傳遞給 boost::algorithm::is_increasing()。 Boost.Algorithm 提供的所有函數都有一個基于范圍操作的變體。容器可以直接傳遞給這些函數。
boost::algorithm::copy_until() 在 boost/algorithm/cxx11/copy_if.hpp 中定義。這是 std::copy() 的另一個變體。 Boost.Algorithm 還提供了 boost::algorithm::copy_while()。
示例 29.2 作為 boost::algorithm::is_increasing() 的結果顯示為 true,并且 boost::algorithm::copy_until() 將數字 10、11 和 12 寫入標準輸出。
示例 29.3。來自 Boost.Algorithm 的 C++14 算法
#include <boost/algorithm/cxx14/equal.hpp> #include <boost/algorithm/cxx14/mismatch.hpp>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boost::algorithm; int main() { std::vector<int> v{1, 2}; std::vector<int> w{1, 2, 3}; std::cout.setf(std::ios::boolalpha); std::cout << equal(v.begin(), v.end(), w.begin(), w.end()) << '\n'; auto pair = mismatch(v.begin(), v.end(), w.begin(), w.end()); if (pair.first != v.end()) std::cout << *pair.first << '\n'; if (pair.second != w.end()) std::cout << *pair.second << '\n'; }
除了來自 C++11 標準庫的算法,Boost.Algorithm 還定義了很可能會添加到 C++14 標準庫中的算法。示例 29.3 使用了其中兩個函數的新變體,boost::algorithm::equal() 和 boost::algorithm::mismatch()。與自 C++98 以來已成為標準庫一部分的同名函數相比,將四個迭代器(而不是三個)傳遞給這些新函數。示例 29.3 中的算法不期望第二個序列包含與第一個序列一樣多的元素。
boost::algorithm::equal() 返回一個 bool,boost::algorithm::mismatch() 返回一個 std::pair 中的兩個迭代器。第一個和第二個是指第一個和第二個序列中第一個不匹配的元素。這些迭代器也可以引用序列的結尾。
示例 29.3 將 false 和 3 寫入標準輸出。 false 是 boost::algorithm::equal() 的返回值,3 w 中的第三個元素。因為 v 和 w 中的前兩個元素相等,所以 boost::algorithm::mismatch() 首先返回到 v 末尾的迭代器,然后返回到 w 的第三個元素的迭代器。因為 first 指的是 v 的結尾,所以迭代器沒有被取消引用,也沒有輸出。
示例 29.4。使用 boost::algorithm::hex() 和 boost::algorithm::unhex()
#include <boost/algorithm/hex.hpp> #include <vector> #include <string> #include <iterator>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boost::algorithm; int main() { std::vector<char> v{'C', '+', '+'}; hex(v, std::ostream_iterator<char>{std::cout, ""}); std::cout << '\n'; std::string s = "C++"; std::cout << hex(s) << '\n'; std::vector<char> w{'4', '3', '2', 'b', '2', 'b'}; unhex(w, std::ostream_iterator<char>{std::cout, ""}); std::cout << '\n'; std::string t = "432b2b"; std::cout << unhex(t) << '\n'; }
示例 29.4 使用了兩個函數 boost::algorithm::hex() 和 boost::algorithm::unhex()。這些函數是根據數據庫系統(tǒng) MySQL 中的同名函數設計的。它們將字符轉換為十六進制值或將十六進制值轉換為字符。
示例 29.4 將帶有字符“C”、“+”和“+”的向量 v 傳遞給 boost::algorithm::hex()。此函數需要一個迭代器作為第二個參數來寫入十六進制值。該示例將“C”的 43 和“+”的兩個實例的 2B(兩次)寫入標準輸出。對 boost::algorithm::hex() 的第二次調用執(zhí)行相同的操作,只是“C++”作為字符串傳遞,而“432B2B”作為字符串返回。
boost::algorithm::unhex() 與 boost::algorithm::hex() 相反。如果示例 29.4 中的數組 w 使用六個十六進制值傳遞,則三對值中的每一對都被解釋為 ASCII 碼。當六個十六進制值作為字符串傳遞時,第二次調用 boost::algorithm::unhex() 也會發(fā)生同樣的情況。在這兩種情況下,C++ 都被寫入標準輸出。
Boost.Algorithm 提供了更多的算法。例如,有幾種字符串匹配算法可以有效地搜索文本。該文檔包含所有可用算法的概述。
練習
使用 Boost.Algorithm 中的函數以升序將數字 51 到 56 分配給具有六個元素的數組。將數組中的數字解釋為十六進制值,將它們轉換為字符并將結果寫入標準輸出。
到此這篇關于C++ Boost Algorithm算法超詳細精講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C++ Boost Algorithm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