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形態(tài)學中的孔洞填充詳細圖解
1. 原理
孔洞指的是被前景像素點或者說感興趣的像素點包圍起來的區(qū)域,這個區(qū)域是我們不感興趣的背景區(qū)域。
數(shù)字圖像處理的孔洞填充的公式為:
I 為前景像素 ,c 為補集
其實孔洞填充的步驟就是一個迭代的過程:
先設置一個填充的起始點,需要在孔洞的內部。如d圖所示,然后被結構元B(圖c)膨脹。
然后,為了將膨脹的結果限制在孔洞內部,需要和原圖(圖a)的補集(圖b)相交(圖e),因為如果不控制膨脹的結果的話,那么膨脹會填充整個區(qū)域,而膨脹結果和原圖的補集相交,會使結果限制到我們感興趣的區(qū)域內部,也就是孔洞。
其次,重復這個過程,直到第k步和第k+1的步驟結果相同,那么我們可以認為孔洞已經被填充完畢(圖h)
最后,和原圖相加即可(圖i)
2. 漫水填充算法
注:這里的mask必須為圖像長寬+2,且類型要是uint8
我們對下面圖像做孔洞填充
# -*- coding: utf-8 -*-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def holefill(img): img_copy = img.copy() mask = np.zeros((img.shape[0]+2,img.shape[1]+2),dtype=np.uint8) cv2.floodFill(img,mask,(0,0),255) img_inverse = cv2.bitwise_not(img) dst = cv2.bitwise_or(img_copy,img_inverse) return dst img = cv2.imread('hole.png',0) thresh , img = cv2.threshold(img,127,255,cv2.THRESH_BINARY) img_copy =img.copy() dst = holefill(img) cv2.imshow('img',np.hstack((img_copy,dst))) cv2.waitKey() cv2.destroyAllWindows()
處理的結果為
代碼詳解:
1. 首先將圖像進行二值化處理,轉為二值圖像
2. 通過圖像的長和寬設置掩膜mask,類型為uint8
3. floodFill 會對原圖像進行操作,所以事先需要拷貝圖像,將漫水的種子設為(0,0)也就是圖像的左上角,填充的顏色為255。雖然通過計算找到孔洞的位置,然后直接填充就可以,但是這樣比較麻煩,且孔洞較多的時候不好處理。這里我們將除了 前景像素點和孔洞 的位置都填充為前景像素點,然后通過求反就可以得到所有的孔洞的位置
4. 最后將孔洞和原圖相加即可
到此這篇關于opencv形態(tài)學中的孔洞填充詳細圖解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opencv孔洞填充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Python多進程通信Queue、Pipe、Value、Array實例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多進程通信Queue、Pipe、Value、Array實例,queue和pipe用來在進程間傳遞消息、Value + Array 是python中共享內存映射文件的方法,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4-11-11解決pip install xxx報錯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的問題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篇解決pip install xxx報錯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的問題,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18-11-11通過Folium在地圖上展示數(shù)據Python地理可視化的入門示例詳解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通過Folium在地圖上展示數(shù)據Python地理可視化的入門,在本文中,我們介紹了如何使用Python中的Folium庫進行地理可視化,通過Folium,我們可以輕松地創(chuàng)建交互式地圖,并在地圖上展示數(shù)據、繪制形狀、添加圖例和文本標簽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4-05-05python使用rstrip函數(shù)刪除字符串末位字符
rstrip函數(shù)用于刪除字符串末位指定字符,默認為空白符,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使用rstrip函數(shù)刪除字符串末位字符的方法,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04-04Python通過zookeeper實現(xiàn)分布式服務代碼解析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通過zookeeper實現(xiàn)分布式服務代碼解析,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的學習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