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超詳細講解友元的使用
一、友元的概念
- 什么是友元?
- 友元是 C++ 中的一種關系
- 友元關系發(fā)生在函數與類之間或者類與類之間
- 友元關系是單項的,不能傳遞
二、友元的用法
- 在類中以 friend 關鍵字聲明友元
- 類的友元可以是其它類或者具體函數
- 友元不是類的一部分
- 友元不受類中訪問級別的限制
- 友元可以直接訪問具體類的所有成員
三、友元的語法
在類中用 friend 關鍵字對函數或類進行聲明
先看一個不使用友元的代碼: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class Point { double x; double y; public: Point(double x, double y) { this->x = x; this->y = y; } double getX() { return x; } double getY() { return y; } //friend double func(Point& p1, Point& p2); }; double func(Point& p1, Point& p2) { double ret = 0; ret = (p2.getY() - p1.getY()) * (p2.getY() - p1.getY()) + (p2.getX() - p1.getX()) * (p2.getX() - p1.getX()); ret = sqrt(ret); return ret; } int main() { Point p1(1, 2); Point p2(10, 20); printf("p1(%f, %f)\n", p1.getX(), p1.getY()); printf("p2(%f, %f)\n", p2.getX(), p2.getY()); printf("|(p1, p2)| = %f\n", func(p1, p2)); return 0; }
輸出結果如下:
這個程序在x 和 y中計算兩點之間的距離時需要頻繁訪問私有成員 x 和 y,所以不得不調用getX() 和getY() 來訪問x 和 y,x 和 y 函數中調用了 8 次getX() 和getY(),很麻煩。
這個時候,就該我們的友元上場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class Point { double x; double y; public: Point(double x, double y) { this->x = x; this->y = y; } double getX() { return x; } double getY() { return y; } friend double func(Point& p1, Point& p2); }; double func(Point& p1, Point& p2) { double ret = 0; ret = (p2.y - p1.y) * (p2.y - p1.y) + (p2.x - p1.x) * (p2.x - p1.x); ret = sqrt(ret); return ret; } int main() { Point p1(1, 2); Point p2(10, 20); printf("p1(%f, %f)\n", p1.getX(), p1.getY()); printf("p2(%f, %f)\n", p2.getX(), p2.getY()); printf("|(p1, p2)| = %f\n", func(p1, p2)); return 0; }
輸出結果如下:
四、友元的尷尬
- 友元是為了兼顧 C 語言的高效而誕生的
- 友元直接破壞了面向對象的封裝性
- 友元在實際產品中的高效是得不償失的
- 友元在現(xiàn)代軟件工程中已經逐漸被遺棄
五、注意事項
- 友元關系不具備傳遞性
- 類的友元可以是其它類的成員函數
- 類的友元可以是某個完整的類
- 所有的成員函數都是友元
下面來深入分析一下友元:
#include <stdio.h> class ClassC { const char* n; public: ClassC(const char* n) { this->n = n; } friend class ClassB; }; class ClassB { const char* n; public: ClassB(const char* n) { this->n = n; } void getClassCName(ClassC& c) { printf("c.n = %s\n", c.n); } friend class ClassA; }; class ClassA { const char* n; public: ClassA(const char* n) { this->n = n; } void getClassBName(ClassB& b) { printf("b.n = %s\n", b.n); } /* void getClassCName(ClassC& c) { printf("c.n = %s\n", c.n); } */ }; int main() { ClassA A("A"); ClassB B("B"); ClassC C("C"); A.getClassBName(B); B.getClassCName(C); return 0; }
B 是 C 的友元,A 是 B 的友元,輸出結果如下:
既然 A 可以訪問 B,B 可以訪問 C,那么 A 可以訪問 C 么?把上面代碼取消注釋:
void getClassCName(ClassC& c) { printf("c.n = %s\n", c.n); }
輸出報錯,這說明友元關系不具備傳遞性
六、小結
- 友元是為了兼顧 C 語言的高效而誕生的
- 友元直接破壞了面向對象的封裝性
- 友元關系不具備傳遞性
- 類的友元可以是其它類的成員函數
- 類的友元可以是某個完整的類
到此這篇關于C++超詳細講解友元的使用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C++友元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xù)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matlab鳥群算法求解車間調度問題詳解及實現(xiàn)源碼
這篇文章主要為大家介紹了matlab鳥群算法求解車間調度的問題分析及實現(xiàn)源碼,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鑒參考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祝大家多多進步2022-02-02C++中的opeartor?new和placement?new使用步驟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C++中的opeartor?new和placement?new詳解,在很多情況下,placement?new的使用方法和其他普通的new有所不同。這里提供了它的使用步驟,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2-10-10C++利用inotify+epoll實現(xiàn)異步文件監(jiān)控的方法
這篇文章講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C++利用inotify+epoll實現(xiàn)異步文件監(jiān)控的方法,inotify是一種異步文件監(jiān)控機制,文章通過代碼示例介紹的非常詳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