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boot項目的搭建教程(分離出common父依賴)
隨著項目前后端分離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注重在項目設計時,將項目進行前后端分離。所謂前后端分離,前端和后端區(qū)分開來,前端和后端都可以脫離于彼此單獨運行,而后端則大多用Springboot,也就是此博文的重點。
一、創(chuàng)建新項目
首先需要新建一個Spring項目,可以用開發(fā)工具,例如eclipse、IntelliJ IDEA、STS等進行Spring項目的創(chuàng)建(這里省略),也可以直接上Springboot官網,拉到最下點擊下圖
然后再選擇創(chuàng)建項目的參數,最后點擊下圖圈起來的按鈕,即可下載一個初始化的項目。
接著進行解壓,將項目導入開發(fā)工具,導入過程可能比較慢,那是因為maven項目會自動根據pom文件在下載需要的jar包。假如導入太慢,可以試試先去maven中配置倉庫為國內倉庫(例如阿里倉庫),然后再用cmd進入項目在本地的目錄(能夠看到pom.xml的目錄),用mvn install運行,速度會快很多,當出現綠色的SUCCESS后再把項目導入,就可以了。
接著重新導入到開發(fā)工具 ,打開pom.xml文件,看看有沒有添加web依賴,沒有則加上web依賴,否則啟動會報沒有活動配置的錯誤,從而啟動不了tomcat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然后找到啟動類,運行
若控制臺出現了以下內容,那就是啟動成功,那么恭喜你,你已經完成了實現了第一步(現在才第一步,堅持?。?/p>
二、分離出common父依賴
首先在本地把這個初始化項目先拷貝一份出來,我們取名叫做demo-common-parent,刪除除了pom.xml之外的全部文件
然后先用文本方式打開這個文件(我這里用的sublime text),這時候來修改里邊配置,將artifactId改為demo-common-parent,也就是文件夾所改的名字
就好了。不過本人習慣自定義的parent依賴,不用springboot提供的parent,也就是spring-boot-starter-parent,如果你也不想用這個,這時候可以去掉文件中的<parent></parent>(沒錯,你沒看錯,parent全部刪掉),改成以下的配置(詳細點這里),打包方式設置為pom格式(很重要)
<dependencyManagement>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 Import dependency management from Spring Boot -->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dependencies</artifactId> <version>2.1.3.RELEASE</version> <type>pom</type> <scope>impor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此時pom文件就成了以下
接下來,ctrl+s保存 ,然后再次dos進去到demo-common-parent,進行mvn install命令讓父依賴進行自動下載打包后有出現了SUCCESS,那么恭喜你,你又離成功進了一步。
(PS:我就喜歡看這個綠色的BUILD SUCCESS,賊舒服)
三、項目對父依賴的引用
首先要恭喜正在看這個博文的你一下,因為已經到了倒數第二步了,而且是讓你信心倍增的一步,是不是很開心,來我們繼續(xù)接下來的步驟。
首先將父依賴導入開發(fā)工具中(注:記得一定一定在導入項目的時候,如果用的是idea開發(fā)工具,一定一定要去查看所使用的maven,避免因為和子項目用的maven打包倉庫不一樣而踩坑,假如子項目用的是自己本地配置的maven,父依賴用的是開發(fā)工具默認的maven,如果沒去改成一致,那就有的受了),然后打開子項目,也就是demo項目,里邊的pom.xml文件,將<parent>標簽引向自己剛剛寫好的demo-common-parent,也就是將<parent>標簽中的內容改成以下
<parent> <groupId>com.example</groupId> <artifactId>demo-common-parent</artifactId> <version>0.0.1-SNAPSHOT</version> <relativePath/> <!-- lookup parent from repository --> </parent>
刪除和父依賴重復的配置(因為父依賴已經有了,會直接引入進來),此時pom.xml就類似下圖
接下來,還是找到入口文件DemoApplication.java
敢敢的運行它,然后,當控制臺出現了下邊的內容
perfect,成功了,這樣Springboot項目的依賴就成功的指向了自己的parent依賴
四、項目的依賴和配置文件
完成了以上三步,其實一個大致的后端架構就搭建好了,接下來最后一步,就是項目的依賴配置和項目的配置文件
依賴的配置其實很簡單,你需要什么依賴,就到網上搜下,然后找到對應的版本,再拷貝下來到pom文件中就好了,至于是放到父依賴的pom還是放到項目的pom,那就要看具體引入的依賴是干嘛用的。比如說引入的依賴是工具類的,可以考慮把這個引入到父依賴中,這樣別的模塊只要引用了這個父依賴,那它也有了這個工具依賴;而如果你要引入的依賴僅僅只是這個項目才用的,那就考慮下放到當前項目的pom下就好。這里重點講下Springboot的配置文件
Springboot配置文件有兩種,application.properties和application.yml,個人建議用yml,因為有層級的視覺效果,比較清晰。初始化的項目是這樣的
我們要用yml的話,先將application.properties刪除,然后再在同樣的位置新建文件application.yml,直接在里邊寫上配置就好了,因為resources本身就在classpath下,啟動時會讀取到配置文件的,我們簡單的配置下容器的端口和路徑
重新啟動項目,控制臺顯示如下圖所示
那么再次恭喜你,配置已經生效,容器的端口和路徑已經修改為配置文件中的內容了,然后隨便寫個controller
重啟項目成功后,打開瀏覽器訪問http://localhost:12345/demo/hello/success,這個時候,瀏覽器顯示的頁面如下
那么到此,前后端分離之后端Springboot架構已經整合完畢。
至于前端部分,有時間再寫一寫,互相學習,祝大家在IT學習的路上一起跳坑。
以上為個人經驗,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聊聊@RequestParam,@PathParam,@PathVariable等注解的區(qū)別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聊聊@RequestParam,@PathParam,@PathVariable等注解的區(qū)別,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21-02-02利用Kafka動態(tài)調整topic分區(qū)partition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利用Kafka動態(tài)調整topic分區(qū)partition問題,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2022-12-12Java畢業(yè)設計實戰(zhàn)之在線網盤系統(tǒng)的實現
這是一個使用了java+JSP+Springboot+maven+mysql+ThymeLeaf+FTP開發(fā)的在線網盤系統(tǒng),是一個畢業(yè)設計的實戰(zhàn)練習,具有網盤該有的所有功能,感興趣的朋友快來看看吧2022-01-01詳解Spring?@Lazy注解為什么能破解死循環(huán)
這篇文章主要來和大家探討一下Spring中的@Lazy注解為什么能破解死循環(huán),文中的示例代碼講解詳細,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需要的可以了解一下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