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猴子補丁(monkey patch)
寫了一段時間java切回寫python偶爾會出現(xiàn)一些小麻煩,比如:在java中自定義對象變成json串很簡單,調用一個方法就行,但同樣的轉換在python中卻不太容易實現(xiàn)。在尋找python自定義對象轉json串的過程中,接觸到了猴子補丁這個東西,感覺還有點意思;本文先實現(xiàn)python自定義對象轉json串,再簡單談一下猴子補丁。
python自定義對象轉json串
python自帶的json包不支持自定義對象轉json串,在python中用json.dumps轉自定義對象時會報異常class is not JSON serializable,通過增加一段代碼補?。ǚQ作猴子補丁)便可實現(xiàn)自定義轉換,補丁代碼如下:
from json import JSONEncoder
def _default(self, obj):
return getattr(obj.__class__, "to_json", _default.default)(obj)
_default.default = JSONEncoder().default
default.JSONEncoder.default = _default
同時在自定義對象里面實現(xiàn)to_json方法。
class Tmp:
def __init__(self, id, name):
self.id = id
self.name = name
def to_json():
# 返回自定義對象json串
pass
最后保證補丁代碼在自定義對象轉json之前執(zhí)行過一次即可。
通過補丁代碼我們可以看到,代碼替換了json包的默認轉json的方法,運行了補丁代碼后,轉json的過程變成了先找對象的to_json屬性,在沒有to_json屬性的情況下才使用默認的JSONEncoder.default的方法,也就是通過這么一個patch,增加了json包原來沒有的功能。
猴子補丁
關于猴子補丁為啥叫猴子補丁,據(jù)說是這樣子的:
這個叫法起源于Zope框架,大家在修正Zope的Bug的時候經(jīng)常在程序后面追加更新部分,這些被稱作是“雜牌軍補丁(guerilla patch)”,后來guerilla就漸漸的寫成了gorllia((猩猩),再后來就寫了monkey(猴子),所以猴子補丁的叫法是這么莫名其妙的得來的。
猴子補丁主要有以下幾個用處:
- 在運行時替換方法、屬性等
- 在不修改第三方代碼的情況下增加原來不支持的功能
- 在運行時為內(nèi)存中的對象增加patch而不是在磁盤的源代碼中增加
例如:上面自定義對象轉json,在原有json包不滿足的條件下,只需要將以上的一個patch寫在一個文件里自己再import一次,便可實現(xiàn)自己想要的功能,這是非常方便的。
可以知道猴子補丁的主要功能便是在不去改變源碼的情況下而對功能進行追加和變更;對于編程過程中使用一些第三方不滿足需求的情況下,使用猴子補丁是非常方便的。
猴子補丁,算是編程中的一個技巧了。
拓展
json包默認轉json的過程
可以看一下json包里面轉json串的過程:
def _iterencode(o, _current_indent_level):
if isinstance(o, basestring):
yield _encoder(o)
elif o is None:
yield 'null'
elif o is True:
yield 'true'
elif o is False:
yield 'false'
elif isinstance(o, (int, long)):
yield str(o)
elif isinstance(o, float):
yield _floatstr(o)
elif isinstance(o, (list, tuple)):
for chunk in _iterencode_list(o, _current_indent_level):
yield chunk
elif isinstance(o, dict):
for chunk in _iterencode_dict(o, _current_indent_level):
yield chunk
else:
if markers is not None:
markerid = id(o)
if markerid in markers:
raise ValueError("Circular reference detected")
markers[markerid] = o
o = _default(o)
for chunk in _iterencode(o, _current_indent_level):
yield chunk
if markers is not None:
del markers[markerid]
其實就是一連串的if-elif-else,將所有的自建對象都匹配一遍,最后匹配不到的就報錯了,所以自定義對象轉json自然會有問題。
其他實現(xiàn)自定義對象轉json的方法
其實json包的源碼文檔里面也有很詳細的別的自定義對象轉json的方法。
r'''
Specializing JSON object decoding::
>>> import json
>>> def as_complex(dct):
... if '__complex__' in dct:
... return complex(dct['real'], dct['imag'])
... return dct
...
>>> json.loads('{"__complex__": true, "real": 1, "imag": 2}',
... object_hook=as_complex)
(1+2j)
>>> from decimal import Decimal
>>> json.loads('1.1', parse_float=Decimal) == Decimal('1.1')
True
Specializing JSON object encoding::
>>> import json
>>> def encode_complex(obj):
... if isinstance(obj, complex):
... return [obj.real, obj.imag]
... raise TypeError(repr(o) + " is not JSON serializable")
...
>>> json.dumps(2 + 1j, default=encode_complex)
'[2.0, 1.0]'
>>> json.JSONEncoder(default=encode_complex).encode(2 + 1j)
'[2.0, 1.0]'
>>> ''.join(json.JSONEncoder(default=encode_complex).iterencode(2 + 1j))
'[2.0, 1.0]'
'''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python實現(xiàn)簡易內(nèi)存監(jiān)控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實現(xiàn)簡易內(nèi)存監(jiān)控,每隔3秒獲取系統(tǒng)內(nèi)存,當內(nèi)存超過設定的警報值時,獲取所有進程占用內(nèi)存并發(fā)出警報聲,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可以參考一下2018-06-06
Python中使用Tkinter模塊創(chuàng)建GUI程序實例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中使用Tkinter模塊創(chuàng)建GUI程序實例,本文給出了創(chuàng)建窗口、文本框、按鈕等實例,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5-01-01
Keras 利用sklearn的ROC-AUC建立評價函數(shù)詳解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Keras 利用sklearn的ROC-AUC建立評價函數(shù)詳解,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20-06-06
使用django-crontab實現(xiàn)定時任務的示例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使用django-crontab實現(xiàn)定時任務,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xiàn)在分享給大家,也給大家做個參考。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18-02-02
python 利用pandas將arff文件轉csv文件的方法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篇python 利用pandas將arff文件轉csv文件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19-02-02
Python3爬蟲之urllib攜帶cookie爬取網(wǎng)頁的方法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篇Python3爬蟲之urllib攜帶cookie爬取網(wǎng)頁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跟隨小編過來看看吧2018-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