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排序搜索基本算法之堆排序?qū)嵗斀?/h1>
更新時間:2017年12月08日 11:33:14 作者:littlethunder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排序搜索基本算法之堆排序,結合實例形式詳細分析了堆排序的原理、Python實現(xiàn)方法及相關操作注意事項,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本文實例講述了Python排序搜索基本算法之堆排序。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堆是一種完全二叉樹,堆排序是一種樹形選擇排序,利用了大頂堆堆頂元素最大的特點,不斷取出最大元素,并調(diào)整使剩下的元素還是大頂堆,依次取出最大元素就是排好序的列表。舉例如下,把序列[26,5,77,1,61,11,59,15,48,19]排序,如下:

基于堆的優(yōu)先隊列算法代碼如下:
def fixUp(a): #在堆尾加入新元素,fixUp恢復堆的條件
k=len(a)-1
while k>1 and a[k//2]<a[k]:
a[k//2],a[k]=a[k],a[k//2]
k=k//2
def fixDown(a): #取a[1]返回的值,然后把a[N]移到a[1],fixDown來恢復堆的條件
k=1
N=len(a)-1
while 2*k<=N:
j=2*k
if j<N and a[j]<a[j+1]:
j+=1
if a[k]<a[j]:
a[k],a[j]=a[j],a[k]
k=j
else:
break
def insert(a,elem):
a.append(elem)
fixUp(a)
def delMax(a):
maxElem=a[1]
N=len(a)
if N<=1:
print('There\'s none element in the list')
return -1
if N==2:
return a[1]
else:
a[1]=a.pop()
fixDown(a)
return maxElem
data=[-1,] #第一個元素不用,占位
insert(data,26)
insert(data,5)
insert(data,77)
insert(data,1)
insert(data,61)
insert(data,11)
insert(data,59)
insert(data,15)
insert(data,48)
insert(data,19)
result=[]
N=len(data)-1
for i in range(N):
print(data)
result.append(delMax(data))
print(result)
fixUp函數(shù)用于向列表的尾部添加一個新的元素,然后調(diào)整成大頂堆;fixDown函數(shù)用于取出大頂堆最大的元素后,把列表尾部的元素放到堆頂位置,然后再調(diào)整成大頂堆;insert函數(shù)是每次插入一個新的元素并調(diào)整成為大頂堆;delMax函數(shù)把最大的元素返回出來并把剩下的元素調(diào)整成為大頂堆。
輸出如下:
[-1, 77, 61, 59, 48, 19, 11, 26, 1, 15, 5]
[-1, 61, 48, 59, 15, 19, 11, 26, 1, 5]
[-1, 59, 48, 26, 15, 19, 11, 5, 1]
[-1, 48, 19, 26, 15, 1, 11, 5]
[-1, 26, 19, 11, 15, 1, 5]
[-1, 19, 15, 11, 5, 1]
[-1, 15, 5, 11, 1]
[-1, 11, 5, 1]
[-1, 5, 1]
[-1, 1]
[77, 61, 59, 48, 26, 19, 15, 11, 5, 1]
前面的輸出是不斷取出最大元素后的大頂堆,由于是完全二叉樹,根據(jù)列表可以自己寫出大頂堆的樹形結構,就不在這里贅述,最后一行是排好序的列表。
下面是堆排序算法,代碼如下:
def fixDown(a,k,n): #自頂向下堆化,從k開始堆化
N=n-1
while 2*k<=N:
j=2*k
if j<N and a[j]<a[j+1]: #選出左右孩子節(jié)點中更大的那個
j+=1
if a[k]<a[j]:
a[k],a[j]=a[j],a[k]
k=j
else:
break
def heapSort(l):
n=len(l)-1
for i in range(n//2,0,-1):
fixDown(l,i,len(l))
while n>1:
l[1],l[n]=l[n],l[1]
fixDown(l,1,n)
n-=1
return l[1:]
l=[-1,26,5,77,1,61,11,59,15,48,19] #第一個元素不用,占位
res=heapSort(l)
print(res)
輸出如下:
[1, 5, 11, 15, 19, 26, 48, 59, 61, 77]
PS:這里再為大家推薦一款關于排序的演示工具供大家參考:
在線動畫演示插入/選擇/冒泡/歸并/希爾/快速排序算法過程工具:
http://tools.jb51.net/aideddesign/paixu_ys
更多關于Python相關內(nèi)容感興趣的讀者可查看本站專題:《Python數(shù)據(jù)結構與算法教程》、《Python加密解密算法與技巧總結》、《Python編碼操作技巧總結》、《Python函數(shù)使用技巧總結》、《Python字符串操作技巧匯總》及《Python入門與進階經(jīng)典教程》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Python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相關文章
-
Python常見讀寫文件操作實例總結【文本、json、csv、pdf等】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常見讀寫文件操作,結合實例形式總結分析了Python常見的各種文件讀寫操作,包括文本、json、csv、pdf等文件的讀寫與相關注意事項,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2019-04-04
-
Python使用Tesseract實現(xiàn)從圖像中讀取文本
Tesseract?是一個基于計算機的系統(tǒng),用于光學字符識別?(OCR)?和其他圖像到文本處理,本文將介紹如何使用?Python?中的?Tesseract?創(chuàng)建一個可以從圖像中讀取文本的程序,需要的可以參考下 2023-11-11
最新評論
本文實例講述了Python排序搜索基本算法之堆排序。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堆是一種完全二叉樹,堆排序是一種樹形選擇排序,利用了大頂堆堆頂元素最大的特點,不斷取出最大元素,并調(diào)整使剩下的元素還是大頂堆,依次取出最大元素就是排好序的列表。舉例如下,把序列[26,5,77,1,61,11,59,15,48,19]排序,如下:
基于堆的優(yōu)先隊列算法代碼如下:
def fixUp(a): #在堆尾加入新元素,fixUp恢復堆的條件 k=len(a)-1 while k>1 and a[k//2]<a[k]: a[k//2],a[k]=a[k],a[k//2] k=k//2 def fixDown(a): #取a[1]返回的值,然后把a[N]移到a[1],fixDown來恢復堆的條件 k=1 N=len(a)-1 while 2*k<=N: j=2*k if j<N and a[j]<a[j+1]: j+=1 if a[k]<a[j]: a[k],a[j]=a[j],a[k] k=j else: break def insert(a,elem): a.append(elem) fixUp(a) def delMax(a): maxElem=a[1] N=len(a) if N<=1: print('There\'s none element in the list') return -1 if N==2: return a[1] else: a[1]=a.pop() fixDown(a) return maxElem data=[-1,] #第一個元素不用,占位 insert(data,26) insert(data,5) insert(data,77) insert(data,1) insert(data,61) insert(data,11) insert(data,59) insert(data,15) insert(data,48) insert(data,19) result=[] N=len(data)-1 for i in range(N): print(data) result.append(delMax(data)) print(result)
fixUp函數(shù)用于向列表的尾部添加一個新的元素,然后調(diào)整成大頂堆;fixDown函數(shù)用于取出大頂堆最大的元素后,把列表尾部的元素放到堆頂位置,然后再調(diào)整成大頂堆;insert函數(shù)是每次插入一個新的元素并調(diào)整成為大頂堆;delMax函數(shù)把最大的元素返回出來并把剩下的元素調(diào)整成為大頂堆。
輸出如下:
[-1, 77, 61, 59, 48, 19, 11, 26, 1, 15, 5] [-1, 61, 48, 59, 15, 19, 11, 26, 1, 5] [-1, 59, 48, 26, 15, 19, 11, 5, 1] [-1, 48, 19, 26, 15, 1, 11, 5] [-1, 26, 19, 11, 15, 1, 5] [-1, 19, 15, 11, 5, 1] [-1, 15, 5, 11, 1] [-1, 11, 5, 1] [-1, 5, 1] [-1, 1] [77, 61, 59, 48, 26, 19, 15, 11, 5, 1]
前面的輸出是不斷取出最大元素后的大頂堆,由于是完全二叉樹,根據(jù)列表可以自己寫出大頂堆的樹形結構,就不在這里贅述,最后一行是排好序的列表。
下面是堆排序算法,代碼如下:
def fixDown(a,k,n): #自頂向下堆化,從k開始堆化 N=n-1 while 2*k<=N: j=2*k if j<N and a[j]<a[j+1]: #選出左右孩子節(jié)點中更大的那個 j+=1 if a[k]<a[j]: a[k],a[j]=a[j],a[k] k=j else: break def heapSort(l): n=len(l)-1 for i in range(n//2,0,-1): fixDown(l,i,len(l)) while n>1: l[1],l[n]=l[n],l[1] fixDown(l,1,n) n-=1 return l[1:] l=[-1,26,5,77,1,61,11,59,15,48,19] #第一個元素不用,占位 res=heapSort(l) print(res)
輸出如下:
[1, 5, 11, 15, 19, 26, 48, 59, 61, 77]
PS:這里再為大家推薦一款關于排序的演示工具供大家參考:
在線動畫演示插入/選擇/冒泡/歸并/希爾/快速排序算法過程工具:
http://tools.jb51.net/aideddesign/paixu_ys
更多關于Python相關內(nèi)容感興趣的讀者可查看本站專題:《Python數(shù)據(jù)結構與算法教程》、《Python加密解密算法與技巧總結》、《Python編碼操作技巧總結》、《Python函數(shù)使用技巧總結》、《Python字符串操作技巧匯總》及《Python入門與進階經(jīng)典教程》
希望本文所述對大家Python程序設計有所幫助。
相關文章
Python常見讀寫文件操作實例總結【文本、json、csv、pdf等】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Python常見讀寫文件操作,結合實例形式總結分析了Python常見的各種文件讀寫操作,包括文本、json、csv、pdf等文件的讀寫與相關注意事項,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9-04-04Python使用Tesseract實現(xiàn)從圖像中讀取文本
Tesseract?是一個基于計算機的系統(tǒng),用于光學字符識別?(OCR)?和其他圖像到文本處理,本文將介紹如何使用?Python?中的?Tesseract?創(chuàng)建一個可以從圖像中讀取文本的程序,需要的可以參考下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