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CP通信丟包原因總結(推薦)
公司的項目底層,是使用的TCP,因為可靠,自動斷線重連,在底層都實現了,但是我記得TCP也會有掉包的問題,所以這文章就誕生了——關于TCP掉包的問題,TCP是基于不可靠的網絡實現可靠的傳輸,肯定也會存在掉包的情況。
如果通信中發(fā)現缺少數據或者丟包,那么,最大的可能在于程序發(fā)送的過程或者接收的過程出現問題。
例如服務器給客戶端發(fā)大量數據,Send的頻率很高,那么就有可能在Send時發(fā)生錯誤(原因可能是又多種,可能是程序處理邏輯問題,多線程同步問題,緩沖區(qū)溢出問題等等),如果沒有對Send失敗做處理重發(fā)數據,那么客戶端收到的數據就會比理論應該收到的少,就會造成丟數據,丟包的現象。
這種現象,其實本質上來說不是丟包,也不是丟數據,只是因為程序處理有錯誤,導致有些數據沒有成功地被socket發(fā)送出去。
常用的解決方法如下:拆包、加包頭、發(fā)送,組合包,如果客戶端、服務端掉線,常采用心跳測試。
tcp是一個“流”的協議,一個完整的包可能會被TCP拆分成多個包進行發(fā)送,也可能把小的封裝成一個大的數據包發(fā)送,這就是所謂的TCP粘包和拆包問題。
粘包、拆包問題說明
假設客戶端分別發(fā)送數據包D1和D2給服務端,由于服務端一次性讀取到的字節(jié)數是不確定的,所以可能存在以下4種情況。
1.服務端分2次讀取到了兩個獨立的包,分別是D1,D2,沒有粘包和拆包;
2.服務端一次性接收了兩個包,D1和D2粘在一起了,被成為TCP粘包;
3.服務端分2次讀取到了兩個數據包,第一次讀取到了完整的D1和D2包的部分內容,第二次讀取到了D2包的剩余內容,這被稱為拆包;
4.服務端分2次讀取到了兩個數據包,第一次讀取到了部分D1,第二次讀取D1剩余的部分和完整的D2包;
如果此時服務端TCP接收滑動窗非常小,而數據包D1和D2都很大,很有可能發(fā)送第五種可能,即服務端多次才能把D1和D2接收完全,期間多次發(fā)生拆包情況。(TCP接收滑動窗:是接收端的大小,隨著流量大小而變化,如果我的解釋還不明確,請讀者自行百度,或者查閱《計算機網絡》、《TCP/IP》中TCP的內容)
粘包問題的解決策略
由于底層的TCP無法理解上層的業(yè)務邏輯,所以在底層是無法確保數據包不被拆分和重組的,這個問題只能通過上層的應用協議棧設計來解決,根據業(yè)界的主流協議的解決方案,歸納如下:
1.消息定長,例如每個報文的大小為固定長度200字節(jié),如果不夠,空位補空格;
2.在包尾增加回車換行符進行分割,例如FTP協議;
3.將消息分為消息頭和消息體,消息頭中包含表示消息總長度(或者消息體長度)的字段,通常設計思路是消息頭的第一個字段用int來表示消息的總長度;(我之前l(fā)inux C開發(fā),就用的這種)。
4.更復雜的應用層協議;
以上這篇基于TCP通信丟包的原因總結(推薦)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相關文章
java.sql.SQLRecoverableException關閉的連接異常問題及解決辦法
當數據庫連接池中的連接被創(chuàng)建而長時間不使用的情況下,該連接會自動回收并失效,就導致客戶端程序報“ java.sql.SQLException: Io 異常: Connection reset” 或“java.sql.SQLException 關閉的連接”異常問題,下面給大家分享解決方案,一起看看吧2024-03-03
MybatisPlus創(chuàng)建時間不想用默認值的問題
MybatisPlus通過FieldFill注解和MpMetaObjectHandler類支持自動填充字段功能,特別地,可以設置字段在插入或更新時自動填充創(chuàng)建時間和更新時間,但在特定場景下,如導入數據時,可能需要自定義創(chuàng)建時間2024-09-09
詳解Java中Checked Exception與Runtime Exception 的區(qū)別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詳解Java中Checked Exception與Runtime Exception 的區(qū)別的相關資料,這里提供實例幫助大家學習理解這部分內容,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2017-08-08
Java如何使用Optional與Stream取代if判空邏輯(JDK8以上)
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關于Java如何使用Optional與Stream取代if判空邏輯(JDK8以上)的相關資料,文中通過示例代碼介紹的非常詳細,對大家學習或者使用Java具有一定的參考學習價值,需要的朋友們下面來一起學習學習吧2019-09-09

